唐成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唐成公
唐成公,中國春秋時期唐國的國君。魯定公三年(前507年),唐成公去楚國。魯定公四年(前506年),他和吳王闔閭、蔡昭侯一起攻打楚國,攻克郢都。魯定公五年(前505年),楚國報復,滅掉了唐國。[1]
人物生平
春秋早期,楚國憑武力征服唐國;春秋中期,唐國淪為楚國附庸。唐成公於公元前510年繼唐惠侯執掌唐國國政。公元前507年,唐成公到楚都郢朝見楚昭王,貪婪的楚國令尹子常(囊瓦)私自索要他乘坐的兩匹驌驦馬(唐國傳國之寶),唐成公堅決不給,被子常扣留三年。後來唐國義士華寶灌醉唐成公的隨從,將驌驦寶馬偷出獻給子常,唐成公才得以放出回國。從此,唐、楚二國結仇。
公元前506年,唐國聯合吳國、蔡國出兵征伐楚國,攻陷楚國郢都,楚昭王倉皇逃到隨國避難。公元前505年7月,楚軍聯合秦軍出兵唐國,包圍唐都,唐國因寡不敵眾被楚國所滅,唐成公和華寶戰死唐都以北10公里的山下,後人為紀念他們,稱此地為唐王店,對面的山稱為華寶山。
唐鎮在隋朝開皇中(公元581-600年)名為唐城,1939年改為唐侯鄉,後為唐縣鎮、唐鎮,時至今日。唐鎮曾建有驌驦亭、驌驦橋(今鎮中心醫院處)。今唐鎮"驌驦坡"傳說是唐成公經常放牧驌驦馬之地,隨州有以"驌驦"註冊命名的"驌驦"牌大米、麵粉(湖北省著名商標)。
《隨州志》載有;驌驦橋在城西北九十里唐縣鎮南驌驦陂上。又雲:驌驦陂在州西北九十里唐城白雲鄉,傳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唐人竊馬而獻之,子常歸唐侯是也,驌驦名陂始見於唐人胡曾詩。今唐縣鎮驌驦橋即其地,舊時刻石驌驦陂,三字猶在。
唐朝胡曾寫詩道:
行行西至一荒陂,因笑唐公不識機。
莫惜驌驦輸令尹,漢東宮闕蚤時歸。
清朝進士儲嘉珩在詩中也曾寫道:
自古稱名馬,肅爽追風疾。
下視凡馬群,可空一萬匹。
成公乘如楚,子常愛駿逸。
留止淹三年,安危不可必。
唐人竊之獻,始得歸途出。
史料記載
據《史記·楚世家》正義引《世本》曰:"唐姬姓之國也"。唐國屬"漢陽諸姬"之一。在銘文與典籍中,涉及的唐侯只有唐惠侯和唐成公。唐侯忠於周天子。據安州六器《中觶》銘文,"王大省公族於庚,振旅。"此"庚",據考證就是"唐"。據《左傳·哀公十七年》載,春秋早期,楚國就憑武力威服了唐國。春秋中期,唐國淪為楚的附庸。前505年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一舉攻克楚都郢。楚昭王逃隨避難;第二年,楚救兵秦國子蒲、子虎、子期率秦軍10萬,戰車500乘,在軍祥(隨州西南)大敗吳軍,又在蔡陽(今棗陽市西南)夾擊唐軍。7月秦楚聯軍圍攻唐國都邑,唐成公戰死,唐遂滅。 唐國的文化遺址發現甚少。2001年在鄖縣五峰鄉喬家院出土的唐子墓,隨葬五件銅禮器,鼎、鈚、盞、盤、匝,即有3件銅器上有銘文。三件銘文中皆有"唐子中瀕倪",認定為古唐國君侯墓無疑。
唐姓起源
- 1、出自祁姓和姬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亦為帝堯之後。
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伊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他最初被封於陶,後來遷於唐,所以被稱為陶唐氏。堯成為天子後,開始以「唐」為國號,所以又稱唐堯,世稱「唐放勛」(「放」極言大,「勛」即功勳),稱頌他的功勳和德化之治。帝堯的後裔則被遷往杜國,稱唐杜氏。唐杜氏的後裔有以國為氏的,稱唐氏。
- 2、出自唐叔虞,為黃帝軒轅氏之後。
堯做了百年天子後禪位給舜,堯逝世後,舜封他的兒子丹朱為唐(今河北省唐縣)侯。到周武王時,唐侯作亂被成王所滅,唐國之地就被改封給成王之弟唐叔虞。有著名的「桐葉封侯」典故,《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西周時,成王與弟弟叔虞一起玩耍時,將一片桐葉剪成圭的形狀,遞給叔虞,並說:「以此作證,封你為侯」,史官(一說「周公」)於是請成王擇日以封叔虞。成王長大後說:「這是我與他開玩笑呢」,史官說:「天子無戲言」,於是禮樂周全的封叔虞於唐。)唐叔虞的子孫也以國為氏,後來就姓了唐。
- 3、出自丹朱之後,為帝堯之後,亦為黃帝軒轅氏之後。
昭王時,曾封丹朱之後在魯縣為唐侯,被楚滅後,其子孫也姓唐。
- 4、春秋時,又有一支姬姓唐諸侯國,被楚昭王滅後,其後人也稱為唐氏。
以上這4支唐氏,均源自軒轅氏;其中1、3亦出自帝堯,2、4亦出自周朝宗室。
- 5、少數民族用唐姓或改姓唐姓
東漢時唐姓始有他族加入。如南方白狼王中有唐姓;隴西(今屬甘肅)羌亦有唐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