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詩三百首-《別房太尉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詩
《唐詩三百首》

故事內容

別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鄉復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雲。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編選背景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1]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量以杜甫詩數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意義深遠[2]

內容提要

《唐詩三百首》一書,分為8卷,入選詩篇按詩體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六類,樂府詩附入各體之後。《唐詩三百首》的命名,是沿襲「詩三百」的說法,當有要繼承《詩經》傳統的含意。「三百首」是個概數,實際上本書一共收錄了310, 篇詩作。原本是為了兒童開蒙而選編的一個「家塾課本」,因為針對的對象是理解能力較弱的少兒,因此該書借鑑了《千家詩》易於背誦的特點,因此不同年齡階段的人都能夠理解。此外,編者嚴格地挑選作品,所選的詩篇多為唐詩中最為傑出的代表作品,盛唐詩是唐詩的高峰,詩壇上出現了許多重要的詩人,《唐詩三百首》中幾乎毫無遺漏地收錄了這些名家的詩作,所選詩篇也多為精品。

基於《唐詩三百首》的上述特點,使得該書不但適合百姓閱讀,也能登大雅之堂。《唐詩三百首》,因篇幅適中,老少皆宜、 雅俗共賞的優點,成為兩百年來刊刻最多、傳播最廣,在舊選本中是影響較大的一部詩歌集。

儒學杜甫 王維 白居易原圖鏈接來自騰訊 的圖片

唐詩標誌着中國古典詩歌成就的高峰。詩壇上名家輩出、名作如林,尤其是出現了具有世界影響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光輝人物,他們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就為中國文學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武則天時代,詩人陳子昂繼承了建安、正始時期詩歌的現實主義風格和雄健有力的筆調,抵制和衝擊了齊梁以來的浮靡的詩歌風氣。他的詩指陳世事,深切凝重,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百姓的體恤同情,這和當時流行的詩歌風格截然不同。他的代表 作有《登幽州台歌》等,陳子昂以復古的方式對詩壇進行革新,促進了唐詩的興盛繁榮。

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是唐王朝的鼎盛時期,詩歌全面繁榮的高潮便展現在人們眼前,其詩歌創作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確實超越了過去任何一個時期。並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如張九齡王之渙崔顥等———雖然藝術造詣的深淺、作品存留的多少 不盡相同,但都能卓然成家,經不極掩。他們的詩歌,大都賦功力技巧於自然渾成之中,華而不俗,雄健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表現了這個時代共同的藝術特點。

李白和杜甫的詩歌,標誌着盛唐詩歌的最高成就。韓愈曾在 《文章》中稱讚過這兩位舉世矚目的偉大詩人:「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與杜甫的詩歌風格不同,但在藝術成就上各自達到了兩個不同的巔峰。彼此不能替代,也不能掩蓋對方的光芒。「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嚴羽《滄浪詩話》) 因為《唐詩三百首》收錄的作家作品眾多、流派各異,因此本文主要具體介紹李白、杜甫兩位最突出的詩人及其作品。

杜甫早期的作品,有着縱橫馳騁的飽滿熱情和活力。例如他在《望岳》詩中曾這樣寫道:「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詩人希望登高望遠,讓群山在腳下變得無比的渺小,抒發了他胸中涌動的豪情,表明了自己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進入中年時期,詩人杜甫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趨於成熟,他了解百姓的疾苦,透徹地看到了朝廷的腐敗本質,清楚地認識到了當時社會存在的尖銳而嚴重的矛盾。於是詩人有感而發,創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現實作品。例如他在《麗人行》一詩中,描述了皇室成員楊貴妃和其兄楊國忠等人揮霍糜爛的生活,諷刺了統治階級的罪惡,暴露了黑暗的社會現實。

唐王朝內部的腐敗終於引發了「安史之亂」,觸發了藩鎮割據、朋黨之爭,邊關告急。整個國家陷入了戰爭、殺戮、分裂的動盪混亂的局面之中,人民流離失所、國家的統一和安定遭到破壞。杜甫一改過去的詩風,飽蘸着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寫出了《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流露出杜甫對戰爭的痛恨以及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同情。

安史之亂」基本平定後,杜甫到了成都,當他聽說朝廷收復了河南河北的喜訊時,內心頓時百感交集,更感到無比的歡欣振奮。寫下了《聞軍官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將一個愛國詩人由驚到喜,由涕淚到雀躍的情緒傳達得淋漓盡致。

由於杜甫的詩作藝術地再現了動亂的現實,故而有了「詩史」的美譽。

李白的詩雖然不像杜甫的詩那樣和現實有着極其緊密的聯繫,但獨樹一幟,具有毫不遜色於現實主義的浪漫情懷。李白的詩,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具有豐富的、令人驚奇的想象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被歷代愛好者所傳唱。詩人這樣寫道:「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歌的意境開闊、幽遠,體現了詩人超然脫俗的精神世界。生活在治亂並存的唐朝,李白的詩歌同樣也表達了個人對現實的見解。《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李白的名篇,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領略到詩人恣意縱橫的想象、浪漫豪放的筆法,更可以通過繽紛華美的詩句,領會詩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 顏」的灑脫和高潔。又如在《將進酒》一詩中,詩人同樣以豪放的語言,最大限度地宣洩了內心對現實的憤懣和狂放不羈的情緒。

戰亂後的唐朝,逐漸走向衰敗,文化和藝術領域也呈現一片凋敝的景象。而後出現了「新樂府」運動,整個詩壇又開始復甦、興盛,活躍着一批以白居、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為代表的優秀詩人。白居易的詩和杜甫的詩一樣,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這些詩或是描寫百姓貧困疾苦,或是揭露官吏的貪婪腐敗,或是揭露社會矛盾,或是抒發自己的政治見解。例如《長恨歌》、《琵琶行》等,均堪稱是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到了晚唐,重要的詩歌作品多出自於杜牧李商隱等詩人之手。由於當時的唐王朝已處於風雨飄搖的境地,因此反映在詩歌中的也多是沒落、消沉、頹廢的思想情緒。但是在藝術上,這些作品仍然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格律對仗、文詞構思、詩歌意境方面都是值得把玩的佳作。

相關圖片

圖片地址
圖片地址
圖片地址

視頻

唐詩三百首相關視頻

唐詩三百首動畫-詠鵝
為你讀詩丨唐詩三百首:《詠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