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貢獻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商品貢獻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詞解釋
商品貢獻率是指商品毛利率與商品周轉率的函數。商品貢獻率等於周轉率乘毛利率。計算商品貢獻率的目的在於找出門店的商品貢獻率高的商品,並使之銷售得更好。
商品貢獻率的計算公式
商品貢獻率的計算公式為:商品貢獻率=周轉率×毛利率
其中:
周轉率=銷售額÷平均庫存
平均庫存=(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公式為: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或: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稅率);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稅率)
術語解釋
商品周轉率,是指商品從入庫到售出所經過的時間和效率。衡量商品周轉水平的最主要指標是:周轉次數和周轉天數。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