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喀什四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喀什四章》以全新視角呈現南疆神奇風貌,是對這個中國西部邊陲城市的第一次全景式高清拍攝。講述了喀什地區的巴楚、澤普、葉城、莎車等縣的人文歷史、山川河流、文化民俗、豐富物產,將歷史文獻、民間傳說與現實人物、當下故事相穿插,向世人呈現這片美麗富饒、廣袤神奇的綠洲,描繪一幅瑰麗的畫卷。為了拍好這個紀錄片,紀實頻道共有三個攝製組先後多次前往新疆,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還在援疆幹部的幫助下深入到很多從未有電視工作者涉足的地區,記錄了邊疆人民的生活和鮮為人知的地形地貌[1]

概述簡介

《喀什四章》歷時一年的拍攝,由上海廣播電視台紀實頻道承制的2012年上海「文化援疆」的四集電視紀錄片,將於2012年6月26日晚21:30在上海紀實頻道與觀眾見面。

分集劇情

【第一集】 山川誘惑

喀什在中國版圖的最西面,東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依喀喇崑崙山與西藏阿里,西靠帕米爾高原,北面天山。蜿蜒流淌的葉爾羌河由高山冰雪融水匯聚而成,滋養着兩岸的萬頃良田,西域最早的農耕文明也在這裡發源。

葉爾羌河上游的高原上,塔吉克人用「鷹舞」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庫爾班·托合塔什正是這樣一位高原舞者;葉爾羌河的中游滋養了巴楚縣的一片片綠洲,它的支流匯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湖泊,捕魚人阿布都克里木·艾買提生活在這裡;綠洲和沙漠之間被一片胡楊林阻隔,依明·艾買爾的責任便是看護這片天然的屏障。

在這裡生活的人們以質樸坦然的胸懷,樂觀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憧憬生活的美好,在平淡中體味生命的真諦。

【第二集】 絲路綿延

喀什有着2000多年的文字記載歷史。這裡居住着47個民族,是維吾爾族文化的發祥地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的樞紐。漢使張騫出使西域結交各國,使漢朝中國的影響直達帕米爾高原東西,不僅促使現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地的聯繫日益加強,而且密切了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交往和聯繫。張騫等歷史人物的足跡,加速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與發展,也使喀什成為中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要塞。絲路上的明珠之城喀什,見證着這條古道的榮辱盛衰。

巴扎作為喀什最為古老的貿易集市形式,是當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外商品在這裡交易、流通,沒有巴扎,喀什的生活就少了許多精彩。新疆的土陶製作歷史悠久,它完美地融合了東西方審美傳統,是人們對於生活的一種藝術表達。高台民居有着近千年的歷史,穿梭於曲折的小巷中別有一番感受。

這就是喀什——豐富而和諧,多元而和平,斑斕得令個體生命難以窮盡,難怪有人稱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堪詩意棲居的地方。

【第三集】 綠洲風情

繁衍了幾千年的綠洲文明,不僅使喀什成了東西方貨物交匯的最佳中轉樞紐,也造就了這裡個性獨特的民俗和藝術風格。

被稱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的艾德萊斯綢,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情,鮮明亮麗的色彩風格為人們所喜愛。與艾德萊斯綢歷史同樣久遠的還有《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是喀什地區特有的維吾爾族音樂,集維吾爾音樂大成,尤以莎車縣的木卡姆最為知名。它優美而不乏質樸,熱烈而不失深沉。維吾爾族先賢玉素甫· 哈斯·哈吉甫的陵園也坐落於喀什,這位先賢寫就的《福樂智慧》,內容涵蓋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中國文化史和中亞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

在沙漠與綠洲的拉鋸戰中,人們把歡樂蕩漾在臉上,對愛情和家園的詠唱將一代代傳承延續下去。

【第四集】 物華天寶

在喀什這片熱烈的土地上,良好的日照、光熱條件,有利於作物和林草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糖分積累,堪稱瓜果樹木的天堂,因此這裡的瓜果以滋味甘美聞名遐邇。

葉城縣出產的石榴色澤飽滿、果肉肥美,不僅是人們喜愛的水果,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裡還栽有樹齡千年以上的核桃樹,所產核桃殼薄肉多,味道香醇。紅棗原產中原,後經商人引種,成就了澤普縣的紅棗產業,各地商客慕名而來。澤普縣的甜瓜商人吐魯洪·依沙木丁憑藉家傳的儲瓜經驗,延長新鮮甜瓜的保質期,讓人們在冬天也能享用到這可口香甜的水果。喀什地區豐富的玉石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尋寶愛好者。

依照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的規劃,在上海的援建下,莎車、澤普、葉城、巴楚等地相繼建立了工業園。喀什地區特產的各種農產品正通過提升附加值的方式讓更多人品味它的馥郁芬芳[2]

視頻

喀什四章 相關視頻

喀什四章( 第一集)山川誘惑[高清]
東方全紀錄 喀什四章 第二集絲路纏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