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喀什老街一游(徐寶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喀什老街一游》中國當代作家徐寶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喀什老街一游

都說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意味着喀什在新疆具有代表性的維吾爾民族風情。那麼喀什之魅力,喀什之悠久的歷史文化,喀什之濃郁的維吾爾族風情,就集中體現在喀什老街了。我在喀什生活二十來年了,對喀什老街仰慕已久,卻一直無緣遊覽。每次路過,遠遠觀望一眼,如霧裡看花,似花非花,看不真切。在我心裡老街始終像是一個蒙着面紗的神秘女郎,每次與我擦肩而過,望着她那婀娜的身影姍姍而去,只留下無限的遐想和悵惘。風景在遠處,想揭開面紗,卻又怕破壞美好的想象而不敢揭。想靠近她又怕靠近的矛盾糾結,使我一直未能看到她的真容。

機緣湊巧,在一個春日的下午,我和幾個友人一起走進了喀什老街。終於有機會接近她。雀躍中夾着忐忑,面紗後是怎樣的容貌呢?我一路上猜測着。

我們先去的老街之一 —吾斯塘博依街,位於艾提尕爾清真寺左側。艾提尕爾清真寺所在的廣場就是艾提尕爾廣場。廣場寬敞、整齊、潔淨,沒有過多華麗的建築裝飾,最引人矚目的是空中靈巧翻轉,不時呼嘯而過的鴿群,如一群頑皮的孩子在空中表演,如果有人吹口哨,那麼鴿子就表演地更賣力了,清脆悅耳的鴿哨讓人的心也跟着歡快起來。地上有三三兩兩如紳士般閒庭散步的鴿子,全然不怕周圍的人。老人坐在廊下曬太陽,小孩奔跑着放風箏,戀人、朋友擺着各種姿勢照相,那邊一家人悠閒地散步。一片祥和、安寧,心情也變得寧靜。

我們一行人緩緩穿過廣場,來到吾斯塘博依街。街道不過五六米寬,街口中間豎着黑大理石碑,白色的字體:吾斯塘博依街-千年古街,在陽光下熠熠發光。

街道右邊一排花帽店,擺放着各式的維吾爾族花帽。男式的素淨淡雅,黑底繡白巴旦木花,綠底繡金銀色花紋;女式的斑斕艷麗,玫紅、鮮紅的底色,鑲有五彩的珠子;青年花帽活潑華麗,老年花帽凝重端莊;有春秋戴的單帽,也有冬天戴的皮帽;有日常出門戴的,還有家居的白色便帽。各式各樣的帽子都掛在店裡四面的牆壁上,擺放在門口的架子上陳列,充分利用空間,只覺琳琅滿目,目不暇接。正走着,一個與眾不同的頭冠映入眼帘:沉甸甸的頭冠,周圍綴滿裝飾性的銀片,銀片已發黑、磨損,顯示歷經的歲月,我們鑑定半天,認定是苗族的頭冠。苗族大多在雲南,頭冠怎麼流落在此,這裡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店的主人把頭冠擺放這裡,權當招攬顧客了。

左邊一排青銅器店,我們拐進一個古董店。三十平米的店面,擺滿了古董,多是青銅器。各種維吾爾族生活器具,青銅發黑髮暗,花紋的縫隙間滿是塵土,述說着古老的歲月。一排子各式銅壺中間,一個黑色小巧的燈具闖進我的視線。中間內凹,如茶碗,向東西南北四面伸出口朝上形如鳥嘴的細管,中間的碗用來盛燈油,四個嘴放燈捻,邊上一個手提裝飾。提着燈具,恍惚間仿佛一點燃燈芯,立刻會跳出一個巨大的面目猙獰的燈神,幫助自己實現心中的願望。

居然還有古時祭祀用的銅製四足鼎,足有半人高。木製的紡線機子,舀水的葫蘆瓢,許多不知道什麼年代的器物…令人驚嘆不已。店老闆85歲了,長須飄飄,精神矍鑠,站在光線暗淡的房子裡,背後一排排高高低低陳舊的古董,老人和古董渾然一體,仿佛從古畫中走出來,渾身洋溢着歷史,和滿屋的古董一樣,古老中透着經久不衰的活力。

吾斯塘博依街的盡頭朝南拐,就是庫木代爾瓦孜街。那是著名的手工藝街,主要加工黃銅的生活用具。店裡工匠加工製作,店外擺放各種成品。一個店門口兩邊分別站着一人多高的大銅壺—洗手用的阿不都壺,像迎賓的使者,如此碩大的招牌,忍不住跑上前和它合影。

有一家製作蒸籠的店,直徑二十公分的小蒸籠,和直徑一米的大蒸籠疊放一起,對比鮮明,形成小矮子和巨人的視覺反差,顯得滑稽可笑。最顯目的是一家工藝品店。小巧的茶壺盈盈不足一握,壺身紅色,鑲滿了金色、銀色閃閃發光的水鑽,一個要價100元,玻璃櫃裡擺放的工藝品,最大的也只有巴掌大小,小巧玲瓏,熠熠奪目。這是純手工製作的,作坊里工匠正聚精會神地往鼻煙壺上粘水鑽,動作小心翼翼,一個工藝品加工就要幾個小時,賣100元實在不算貴。

整條街上,叮叮噹噹的敲打聲,滋滋的電焊聲,四射的火花,構成了這條街的喧囂熱鬧,而工匠們默默地專心埋頭製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不理會周遭的一切,不聞吆喝聲,又形成了獨有的靜。

來到闊庫斯亞貝西高台民居,闊庫斯亞貝西意思是懸崖上的陶罐,它位於喀什老城內地勢最高的一條長達數百米的高崖,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說東漢名將班超、耿恭曾在此留下足跡。三十幾米的高坡上錯落着民居,大多是製作土陶的人家,大大小小的土陶世家都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二十幾級的台階全是磚塊壘成,左右兩側,每隔三四米,就是一戶人家。密密匝匝,一樣陳舊的兩扇木門,銹跡斑斑的鐵環穿在門扇中間。

拾級而上,走在巷道里。小巷兩三米寬,路口四通八達,猶如樹根縱橫交錯,不知道會通向何方。只聽說沿着六角形的磚走路是通的,方塊磚則是通向各戶人家的死胡同。於是我仔細留心腳下的磚塊,緊跟着認路的友人,生怕走進這迷宮裡,迷路走不出來。就這樣小心,還是迷糊了,只記得一會左拐,一會右拐,一會上坡,一會下坡,暈頭轉向中終於拐進吾買爾江·艾力家。

吾買爾江·艾力家是主要製作工藝品的土陶世家,已經傳承七代了。如今的掌門人是兄弟兩人。兄弟倆面目相似,都擁有精湛的土陶製作技藝。我們先參觀了哥哥艾尼瓦爾·艾力的土陶作坊。二十平米的空間,低矮狹小,僅有頭頂一扇天窗,射進光線。正對着木門的,就是土陶坯子製作加工的地方。地下掏個洞,放着製作土陶的木質軸盤,艾尼瓦爾坐在齊地面的木條凳上,木條凳是自製的木板,釘在兩邊撐牆的柱子上。艾尼瓦爾坐着,兩腳在地底下的踩板上不停地踩,雙手配合着地面上轉動的陶泥作出不同的造型,基本成型後晾乾,然後把半乾的成品不斷用小刀挫着,加工、修剪、整形,一邊熟練地回答遊客的話,一邊嫻熟地操作,沒有任何圖紙和模板,完全憑手感和經驗,很快一個陶罐成品做好。右邊是土陶燒烤的窯洞,七八米高。一批陶罐大約需要燒烤七八個小時。整個工作作坊溫度大約三十多度,在裡面呆一會就開始流汗。在簡陋的作坊里,艾尼瓦爾神態自若,自豪之情溢於言表。弟弟吾買爾江·艾力的作坊使用的是電動軸盤,因此比哥哥節省了不少的時間,產品數量也較多些。

在土陶作坊旁邊的平台上,兄弟倆的作品分設兩邊。哥哥的作品在右邊,大大小小的陶罐擺在地上,都是精美的工藝品,可以放在賓館、家裡做裝飾。有的沒有上色,顯出古樸的泥土本色;有的塗上青銅色,古色古香,有青銅器的感覺;有的釉上深黃色。相比哥哥的作品,弟弟的作品就呈現出現代時尚的元素,多是現代家居的裝飾。上方擺放着不同大小的盤子,盤底勾勒着簡單、抽象的線條,供購買者自由發揮,在盤子上任意潑墨,既時尚,又多了幾分藝術氣息。下方的酥油燈小巧精緻,是西藏的商人訂購的,其他和哥哥製作外觀相似的陶罐,在細微處花紋獨具匠心。

弟弟有文化,經常看書、上網學習,視野要開闊得多。他的作品把傳統和現代時尚的元素巧妙結合起來,適合不同文化層次的各類遊客的口味。傳統的技藝只有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延續生命力。必然的趨勢,弟弟會將祖傳土陶的技藝發揚光大,繼續傳承下去。

另一家吐爾遜江土陶作坊,主要製作生活用具,製品要粗糙些。地上擺滿了一溜一樣大小的器具,形似花盆,口大底小,主人笑着解釋:這是小孩的尿壺,安置在維吾爾族的嬰兒搖床上。

土陶歷史鼎盛時期,高台上有一百多家土陶作坊,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陶製品受到了衝擊,日漸微下,現在高台上僅存的土陶作坊不足三十家,只生產少數幾種仍有市場需求的陶器外,很多品種已絕跡,有失傳的危機。

巴掌大的陶罐批發價僅僅5元,一個裝飾盤子才30元。即便是小小的陶罐,也要花費一星期的功夫製成。土陶的泥土選料、過篩、和泥拌揉、坯體成形、彩繪、琢雕刻花、上釉、入窯燒制,出窯晾乾等十數道工序,全是手工工藝,甚至,現在可以用電動裝置旋轉成型的轉盤,可以省去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大多陶器藝人仍在沿用相傳了800多年的古老傳統方法,取自地下的千年泥土,木製的腳踏旋轉坯盤,用手捏塑、用草木燒窯。用於給土陶彩繪,上釉的顏色及加工方法也是祖傳配方,釉色顏料都是礦物質的,從戈壁灘或山上採集的各色石頭粉碎、石碾研磨而成,經過十餘道繁重的體力勞動加工而成的土坯造型最終成為一件精美的彩釉陶器或藝術品。

賣價低廉,無論作為藝術品還是生活用品,利潤都和付出的汗水不成比例,不計心血和成本,土陶藝人執着的就是傳承祖輩的技藝,這是秉承初心的工匠精神。但土陶藝人也要生活,生存的壓力和傳承的執着漸漸無法兼顧,所幸國家及時採取措施,搶救和保護維吾爾族土陶燒製法,土陶燒制已被申請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陶藝人每月領取低保,維持生活所需。

半天的時間,走馬觀花,匆匆一瞥,僅僅窺到喀什老街的一角,還有花盆巴扎、坎土曼巴扎、包穀巴扎以及有名的過街樓、半街樓都來不及遊覽。我僅僅掀起了面紗的一角,只瞧到她精緻的下巴,越發想看到她美麗的容顏。要看到她的全貌,僅僅花費一天,去一趟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細細品味、細細體會,才能領略她神秘、深邃的獨特魅力。[1]

作者簡介

徐寶芳,2006年開始陸續在《喀什日報》發表散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