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嗜鹼性粒細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嗜鹼性粒細胞

白細胞是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於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人體中正常成熟的白細胞可以分為五類: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起源於骨髓造血多能幹細胞,在骨髓內分化成熟後進入血流。嗜鹼性粒細胞胞體呈圓形,直徑10~12μm。胞質紫紅色內有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規則的黑藍色嗜鹼性顆粒,常覆蓋於核面上。

胞核一般為2~3葉,因被顆粒遮蓋,核着色較淺。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多見於某些過敏性疾病、某些血液病、某些惡性腫瘤以及某些傳染病等。

目錄

臨床意義

正常值參考範圍

基本信息

中文名嗜鹼性粒細胞意 義某些過敏性疾病、血液病、腫瘤等

臨床意義

1.增多

(1)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結腸炎、藥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應、紅斑及類風濕關節炎等可見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

(2)血液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嗜鹼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轉移癌及霍奇金病等常伴有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另外,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後也可見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

(3)惡性腫瘤特別是轉移癌時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其機制不清楚。

(4)其他如糖尿病、傳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結核等,均可見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增多。

2.減少[1]

嗜鹼性粒細胞在外周血中參考值很低,故其數量減少無臨床意義。

正常值參考範圍

1.嗜鹼性粒細胞數量占白細胞總數的百分比:0~1。

2.嗜鹼性粒細胞數量絕對值:(0.12~0.8)×109/L。

參考資料

  1. 嗜鹼性粒細胞,搜狗,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