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利大廈大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利大廈大火是在1996年11月20日發生的五級大火,造成41死80傷,是香港歷史上最嚴重的高樓大廈火災[1],亦是香港自1963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事發期間香港傳媒大篇幅報道,而被困人士在高空躍下逃生及被烈火吞噬的畫面,震撼整個香港社會。
火災後,該大廈一直空置至2003年9月12日,大業主華潤創業成功統一業權。嘉利大廈後來被拆卸重建,於2007年重建為銀座式購物商場佐敦薈(JD Mall)。香港政府亦重新修訂相關消防條例,以改善早期私人樓宇的消防設施。
事件發生
1996年11月嘉利大廈正進行電梯更換工程,大廈內4部電梯中的兩部被移去,在電梯槽內搭有竹棚,各層電梯門亦被移走,改以木板臨時覆蓋。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於工程前在管理處貼出以下告示:
有關電梯拆卸工程滋擾問題
致 嘉利大廈各業戶:
本廈3號、4號電梯之拆卸工程將於11月1日(星期五)起展開,在拆卸電梯過程中,會有黑煙冒出並有異味散發,各業戶請勿驚慌,工程期間造成滋擾及不便,敬希見諒。
嘉利大廈(彌敦道)業主立案法團
(國際聯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代行)
1996年10月30日
此告示亦成為部分人未能及時逃生的其中一個原因。
11月20日下午4時47分,在11樓電梯槽的燒焊及焊切金屬作業造成的火屑和裁切掉落的高熱金屬片,最先點燃2樓電梯槽及電梯大堂內的木板雜物及建築材料。由於大廈管理處的上述告示,火警初期產生的煙並未引起樓上租戶注意。火勢沿着竹棚向1樓及3樓蔓延,波及另一電梯槽、電梯大堂及中藝國貨的貨倉。火勢產生的濃煙和高熱氣體在電梯槽內持續向上升,在電梯槽的頂部積聚。由於當時大廈的電梯門只以木板遮蔽,電梯槽內的高熱氣體迅速燒穿圍板,進入11至15字樓電梯大堂,其中13至15樓的防煙門沒有關閉而使高熱氣體蔓延至走廊及辦公室,與新鮮空氣接觸後燃燒,在高層造成另一火場。而電梯槽內亦因高熱氣體在高層的散逸而產生低壓,形成煙囪效應,將戶外空氣經窗戶抽入低層火場,令火勢非常猛烈[2]。
搶救過程
下午4時47分,一名正在電梯槽1樓至2樓之間工作的焊工報案,指在嘉利大廈2樓電梯大堂發生火警;1分鐘後,下午4時48分在14樓一間牙科診所的員工報案,指14樓走廊有大量濃煙傳出。消防於下午4時49分接報後隨即派出4輛消防車及1輛救護車,並於4時52分到達現場。下午4時59分消防員在清查大廈頂層時,查至8樓發現大量濃煙及被熱氣逼退後,遂把火警升為三級;火警升級後不足20分鐘,下午5時17分大廈15樓燒出明火,因而升為四級大火;近2小時後,於晚上7時15分,大火進一步被升為五級。
由於火勢在1樓至3樓及13至15樓同時迅速蔓延、消防電梯不能使用及逃生樓梯因部分防煙門未有關上而充滿濃煙及高溫,消防員難以抵達高層火場。雖然消防處已派出4部雲梯車到場,在路面空間有限及火勢猛烈下,無法在短時間內從窗戶救下所有被困人士。不少被困的人在窗外呼叫、揮動毛巾、投擲紙張等,向在場的消防員求救。其中一名在窗邊等待救援的男子因為未能及時被救出,被活活燒死。
不少被困高層的人士,採取各種方法逃生。4名市民逃往大廈天台,最後由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UH-60黑鷹直升機,在冒着大火及濃煙的危險下救離現場。此外,一名周生生珠寶金行女員工及一名聖若瑟英文中學學生李速基從大廈墜下,倒臥在大廈向庇利金街的鋼製遮陽篷上,兩人卻奇蹟生還。有人則以褲子綁成繩索,爬到毗鄰的金陵大廈天台逃生,更有人冒險跳到雲梯車的升降台,抓着金屬支架逃生。
超過200名消防員、40部消防車、50部救護車參與救援行動。此外,醫療輔助隊應急特遣隊、民眾安全服務隊、聖約翰救傷隊、消防處流動傷者治療車、伊利沙伯醫院醫護人員等先後奉召到場增援。香港總督彭定康亦在火災發生後到達現場巡視救援工作。大部分傷者被分流至伊利沙伯醫院及廣華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