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噤若寒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噤若寒蟬
jìn ruò hán chán

近義詞仗馬寒蟬噤口不言緘口不言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直言不諱

出 處 :《後漢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噤若寒蟬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jìn ruò hán chán,意思是,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出自南朝劉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後漢書·杜密傳》。

原文

《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1]

譯文

劉勝居於大夫之位,享受上賓的待遇,但是,他知道有才能的人不舉薦,聽聞有惡行的事不加以批判,隱瞞這些真實情況,只為保全自身,就如同秋天裡的寒蟬一般,不作聲響,像這樣的人,是有罪的。 

典故

杜密東漢漢桓帝時期的名臣。他為人沉穩質樸,從小立有激勵世俗並使之醇厚淳樸的志向。被司徒胡廣徵召任職,不久調任代郡太守。他受到徵召,三次升遷後被調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對那些宦官子弟中擔任縣令長吏而有奸邪惡行的人立即拘捕審判。他春天出巡到高密縣,見到擔任鄉佐的鄭玄,發現是奇才,就徵召到郡府中任職,接着派往太學修學。

後來漢桓帝劉志徵召杜密並任命他為尚書令,再調任他做河南尹,後轉調為太僕。黨錮事件發生後,他被罷免官職回到老家,並同李膺一塊獲罪,而且他們的名氣和品行相近,所以當時人稱他們為"李杜"。

常言道「無官一身輕」,但杜密仍十分關注國事,他經常去拜訪潁川的太守和陽城縣令等地方官員,一起議論天下大事,並不斷向官方舉薦本地官吏民眾的好人好事,批評和揭發壞人壞事。

當時,有個叫劉勝的官吏是杜密的同鄉好友,劉勝原任蜀郡太守,後來也辭官還鄉。劉勝的為人與杜密迥然相反。這個人辭官回到家鄉以後,便奉行明哲保身的思想,整日裡閉門謝客,不問政事,對好人壞人一概不聞不問。

有一次,杜密又來到潁川太守王昱的府上,反映鄉間的一些情況。言談話語間,王昱向杜密談起劉勝的情況,稱讚劉勝是個「清高之士」,是個「好好先生」,他對鄉里的事情不聞不問的晚年生活方式頗受地方官員們的稱讚。

杜密聽出來王昱這番話的用意,名為表揚劉勝,實則批評自己「好管閒事」。杜密便直言道:「劉勝原本是一位大夫,像他這樣地位很高的人,應當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但是他對好人不予舉薦,對惡人壞事不敢揭露批評,明哲保身,就像冷天的知了一聲不吭。他只求自己平安無事,卻對國家不負責任。這樣的人實際上是個罪人,有什麼可稱讚的呢?!而我與他相反,我發現賢人就向你們推舉,發現壞人壞事就向你們揭發,使你們能夠懲罰分明,揚善除惡,這不也是為國家盡了一點個人的微薄之力嘛!」

聽了這番話,王昱這才看出了杜密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在慚愧之餘,十分敬佩杜密的高風亮節,此後,對杜密就更加敬重和厚待了。

後來太傅陳蕃輔佐朝政,杜密再次出任太僕。第二年,他因為黨錮事件而被懲治,遂自殺。

視頻

噤若寒蟬

參考資料

  1. 噤若寒蟬,5068兒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