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一成語典故。 出 自 《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 【拼音】:sì tǐ bù qín,wǔ gǔ bù fēn
  • 【注音】:ㄙˋ ㄊ一ˇ ㄅㄨˋ ㄍㄨˇ ㄅㄨˋ ㄈㄣ
  • 【解釋】: 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穀: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穀。形容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知識。
  • 【出處】:《論語•微子》:「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 【舉例造句】: 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絕不能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
  • 【拼音代碼】: stbf
  • 【近義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反義詞】:孜孜不倦不辭辛勞
  • 【歇後語】:侯門的小姐,王府的少爺
  • 【燈謎】:孔夫子的弟子
  • 【用法】:作定語、分句;指書呆子
  • 【英文】: can neither toil with one's limbs nor tell the five cereals apart[1]

原文

  •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②,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④。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一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

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微子》:「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例句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3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國,使民以時'的那個'時'字,可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說的出來的?
  • 我們新時代的青年絕不能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
  • 在去石門洞的車上,藍大爺給珂珂和奎奎講解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歷史故事。
  • 慶海正忙着看課外讀物《善解疙瘩》,陸川縣出生的北庭老師猛不丁要她用成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造句,她被嚇的一動也不敢動。
  • 高一九班勞動委員沃毓格聽青島華僑學校新育英的印凡兒講,使用「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造句是件異常簡單的事情。
  • 成語五穀不分源於《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成語故事

其一

  • 春秋時期,孔子帶他的學生子路周遊列國宣揚儒家思想,一天子路掉隊,遇到一老農,就問其見到他的老師沒有?老農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子路意識到自己的魯莽就道歉,老農將他領回家。第二天孔子認為老農是位隱士。[3]

其二

  • 子路跟隨孔子遊學,落在了後面,在子路急忙趕路的時候遇到一位挑着農具的老農,子路便上前問他:「你看到我的老師了嗎?」老農說道:「春種夏收是為時節,現在大家都在勞作,你的老師不是應該帶着你一起勞作,你在哪裡找你的老師呢?」子路覺得老農的話很有道理,便對老農表現出很恭敬的態度。老農見子路是知書達理之人便讓子路留宿,在自己家裡款待子路。
  • 第二天一早,子路繼續趕路,見到孔子之後把遇到老農的經過告訴孔子。孔子說:「這一定是一個有修養的隱士。」便叫子路為他引薦去見過了老農,之後。
  • 子路嘆息道:「有才能而不作為算是不義吧。就算明白事理,也是只懂得小節啊;所謂大義,可不能夠丟棄的。潔身自好,獨善其身,是忘記了大義。君子應該以成為國之棟樑為目標而造福一方。獨善其身的做法只能明白大道而已,是不能弘揚正道的,哎,我已經知道那位老人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了。」[4]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