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內地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四川內地會源於1865年6月25日,英國人戴德生在倫敦成立中國內地會差會組織(China inand Mission)首先在中國浙江建立基地,並逐步發展至內地各省。1905年,內地會差會改組成為美、加、英、法、德、澳等國差會共同經辦的國際傳教組織,國外有14個信仰相同的基督教派參加,成為基督教在中國最大一個超宗派、超國籍的差會組織。但對傳教人員派遣則採取同一宗派的傳教師派往同一地區工作(如凡屬安立甘宗傳教師,就派往四川省)。

內地會在上海設有中國總管理處(總辦事處),總會下轄華東、華北、華西三大區。大區設區會,省設監督。英人云登(Gilbert Yinder)曾任川西區監督,澳大利亞人陳榮福(J·Howard Kitchen)曾任川南區監督。監督下設專職牧師(均系外國人)分擔青年、婦女、兒童、布道、醫藥、會計等部門工作。教會經濟、行政大權都掌握在差會監督手中。

發展歷史

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後,英國官員獲准「駐寓」重慶。內地會傳名義進入四川重慶,首先在九塊橋設立教會。1881年英人侃莫(Messrs Cameren)、勒可(GcargeNicoll)到成都正通順街設立教會,並向附近縣、鄉、鎮(場)發展1877~1912年間,該會在四川發展很快。1890年5月,內地會第二次全國傳教大會在上海召開。戴德生呼籲基督教世界在5年內派1000名傳教師來華傳教這一建議得到各國基督教會的熱烈響應,紛紛加入內地會傳教機構,到中國各地傳教。1890~1906年,共有93名傳教師(其中女59人;英國89人,德國1人,美國2人.瑞典1人)到四川,傳教地區和教會迅速擴展。北至廣元、巴中,東至萬縣、奉節,南至瀘州、宜賓,西至雅安、懋功(今小金)、康定等共39縣建立教堂238個(其中分堂114個)。

內地會傳教士在同期把基督教傳入四川的苗、彝等少數民族聚居區。1915年,貴州內地會傳教土海烈斯夫婦從黔西北進入川南古藺縣,於1917年在苗族聚居區的大坪建立教堂,舉辦「華洋拯濟會」和小學。1926年內地會傳教士裴光華夫婦將貴州咸寧石門坎傳教士發明的拼音苗文(老雲南武定縣內地會派彝族布道員羅玉花薄到四月會理摩坡左等彝族聚居區傳教,並在會理設立教堂。

1937年,四川內地會將四川分為以重慶為中心的川南區和以成都為中心的川西區,兩處都直接受差會領導和監督(1912年因感人力不足,將浪中等川東北21縣的教堂交與中華聖公會管理。1920年又將富順縣教堂交英美會管理。此外,雲南武定縣內地會拖谷教區派人到四川會理縣彝族聚居區建立教會,直屬雲南武定縣內地會拖谷教區領導)。

1927年內地會中國教徒要求建立自立、自養、自傳的地方教會,差會被迫於1928年發布(內地會促進自立教會政策宣言》,將教會領導職位和教產交與地方教會。教會形成兩個機構,一是外國人的差會(又稱母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外籍傳教士會議:一是中國教徒自立的地方教會聯合會,它是促進地方教會在傳教上密切合作的組織。每年農曆正月召開一次聯合大會,由各堂會選派代表參加,外國傳教士為當然代表。聯合大會選5人組成理事會,設理事長、副理事長、文書、司庫、會計各1人,每年召開理事會4次,商討推動聯合會的工作。各地教堂設有執事部,每年一月召開全體教徒大會,選5~7人為執事,並組成執事部推動教會事工。從執事中互推主席、副主席、書記、會計事務各]人,每月開執事會1次。

內地會在四川建有川西南、川南兩個地方聯合會及會理教會。40年代共有教堂73處,1912年有教徒2603人,最多時有4000人,1949年為1150人。

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一詞亦可以解釋為特定的基督教的宗派。例如基督會、獨立基督教教會和北美基督教教會。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ησιαεκκλ)。

若從歷史來看,教會一詞可能是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大公教會[1],因為這是最古老及最確實的基督教教會──泛指所有主張繼承使徒彼得和保羅的基督教教會。事實上,整個的基督教會差不多由一開始就是不完整的。多個世紀以來,不少獨立的「基督教會」出現,反對教會原有傳統的習慣以及視其他教派為阿里烏教派[2]的宗派或異端。因此,「真正」基督教會的定義是很廣泛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