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外經濟合作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負責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指導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組織擬訂對外開放和利用外資政策措施。組織指導企業跨區域和境外開展合作。組織指導工業企業利用展覽展示等形式和活動開拓國內國際市場。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的外事工作。
相關資訊
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培養高職食品類專業複合型人才 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普通人眼裡,泡菜不過是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但在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張偉心中,小小的泡菜卻是驕傲、自豪、生活和溫暖的代名詞。他用9年的時間,從泡菜研究院一名普通的檢測人員成長為眉山泡菜研究院副院長。在他和團隊的努力下,共開發系列新產品60餘個,收集解析泡菜產品配方200餘個,申請專利[1]30餘項,授權專利19項,產品技術成果轉化30餘項,多項新技術在企業得到推廣應用,研究成果惠及省內外企業60餘家。
同樣,畢業於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釀酒專業、現任全興酒業有限公司酒源管理與嘗評員的黃散,畢業僅四年,就摘得「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成為全興酒業冉冉升起的新一代工匠「新星」。
張偉與黃散是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近幾年不斷湧現出來的食品飲料產業優秀校友代表之一,也是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輕工業轉型升級為使命,面向產業高端培養具有堅定理想信念、掌握綠色生產技術、服務數字化企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結出的喜人碩果。
食品飲料產業是四川省「5+1」萬億級產業,白酒、調味品、精製茶、飲用水、健康食品等在全國優勢突出,食品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企業依靠新品牌、新品類、新產品搶占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食品安全備受社會關注,對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年來,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始終致力於探索人才培養轉型,以適應信息化、數字化技術[2]帶來的產業發展新變化。針對食品類專業數字技術課程缺失,教學模式、實踐基地不能滿足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人才培養要求等問題,學院依託「食品類專業群培養產業高端人才『三空間四同步』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食品生物技術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拓展體系研究」等四川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聚焦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條件等關鍵要素,關注食品安全、誠信素養這一食品產業人才的立身之道,與「數字化」科技型乳企新希望乳業公司攜手深化產教融合,形成「素養為基,專業為本,數字為特,面向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食品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重構數字技術與專業技術相複合的課程新體系
學院梳理食品產業數字化轉型後的工作崗位及工作內容變化,明確數字技術應用生產條件下的生產技術、質量品控、產品開發等主要崗位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確立食品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規格。在掌握傳統知識技能基礎上,強化智能設備操作、數據分析及運用數據進行工藝處置、配方調整等能力。
從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入手,以國家食品類專業教學標準為基礎,構建「數字技術+專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增設《信息技術+》《Python》《食品研究與數據分析》等課程,將《食品工藝與設備》改造為《食品工藝與智能化生產》,將《食品產品開發與設計》《食品單元操作》等課程融入數字技術內容,課程體系由簡單的物理疊加變成聚合性化學生成。
創新項目複合化、師資結構化、學習協作化的教學模式
從食品企業引入中控投料、生產參數控制、灌裝、質量技術控制等數字技術應用的典型項目,或引入有數字技術應用的教師橫向課題,轉化為教學項目,重視數據對應現象的識別邏輯和數據運用,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和素養,開展項目化教學和綜合性項目訓練。
協同合作企業和大數據技術、機電一體化等專業,建立結構化教學團隊,打破一個教師上完一門課程的傳統模式,立足45分鐘課堂,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長來匹配課程模塊完成教學,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翻轉課堂、虛擬仿真等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專業教師到行業領先企業參觀學習,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到德國紐倫堡大學、江南大學等訪學研修,30餘名教師在新希望乳業、匯標檢測公司等掛職實踐。團隊把數字化技術應用作為教學能力大賽必備內容等,提升教師數字化素養和能力。建成在線課程12門,開發教材8本。
建立協作化學習機制,組建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考核尤其是過程性考核。在先學後教的情況下,鼓勵組內討論寫作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多元學習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鼓勵學生跨系部、跨專業組建團隊,協作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和科技競賽。
虛實結合、校企共建,完善數字化實踐教學條件
投入3000餘萬元,新建數字化飲料生產線、白酒大師工作室、達歐盟標準的食品檢測中心等,改造啤酒、果酒生產線,提高實訓基地的數字化程度。與國家級大數據生產性實訓基地協同聯動,建立食品飲料行業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所,開設、優化數字化生產實訓項目。
引入現代食品生物催化等新技術、數字化生產等新工藝並資源化,融合VR、AR技術,建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在新希望乳業、天味食品等食品公司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增強學生的數字化認知,培養數字技術應用能力,彌補校內基地的不足和開展實習實訓。
實施「三空間四同步」育人模式,深化職業素養培育
以「食品安全、誠信教育」為重點,整合教學空間、創新實踐空間、生活空間等「三空間」育人資源,一體化構建專業教學與職業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同步開展專業教學與職業素養培育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開設職業素養培育板塊,開設《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食品標準與法規》,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開設主題教育活動課程,形成「專門課程+課程思政元素+主題活動」的實施體系。
同步實施專業教學與素養教育。改革教案模板,教師備課必備素養教育,結合教學項目或案例,進行食品安全、誠信素養辯論、討論,或通過虛擬仿真手段創設非標準化操作引發的食品安全鏈式效應,強化情景體驗。開展誠信素養主題演講、食品安全知識競賽等主題活動;開展產品開發等創新實踐課程,強化學生的食品安全及誠信意識。
同步建設課程資源和職業素養載體。建設《食品營養與健康》《食品安全與法律法規》等在線課程資源時,同步豐富課程中思政案例、教材開發中突出職業培育,在實踐教學基地中建立職業素養教育內容,做到素養培育進教材、進基地、進資源。
同步進行專業教學與職業素養培育評價。建立「專業課程學分+職業素質學分」的雙學分機制,學期末課程考核時,同時進行素養評價,學生畢業要求專業課程與素養評價雙達標方可畢業,建有食品安全素養教育題庫,專業課程筆試考核中素養占比不低於10%。
校企共同制定了《職業素養培育與專業教學「四同步」實施辦法》,形成了《專業學生素養培育計劃與專業教學計劃融合論證機制》《學生素養培育計劃與專業教學計劃實施責任體系與溝通機制》,實現了職業素養培育與專業教學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實施、同步建資源、同步評價,建設課程思政示範課程11門。
據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校的高職食品類專業複合型人才模式具有三大創新點。一是理論創新。創造性提出「數字技術+專業技術」食品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理論。經科學技術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國內未見文獻報道,在高職教育中屬首例。二是路徑創新。在產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探索出了一條涵蓋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實踐條件等關鍵要素的食品類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新路徑。三是育人創新。創造性建立「設計-實施-資源建設-評價」「四同步」路徑,解決素養培育與專業教學結合不緊、影響育人成效的問題,形成「三空間」為橫軸、「四同步」為工作縱軸,覆蓋學生學習生活全部、貫通人才培養各環節的「三空間四同步」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 ↑ 國家專利申請流程是怎樣的? ,搜狐,2019-07-09
- ↑ 數字化技術的八項作用,搜狐,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