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於雪山雲間的絕唱(金煥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迴響於雪山雲間的絕唱》是當代作家金煥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迴響於雪山雲間的絕唱
邂逅一首好歌,源於機緣。那種心靈震撼、靈魂顫抖的感覺,猶如愛情中的一見鍾情,只一眼,便已認定,她就是自己苦苦追尋的終生伴侶。
搭朋友的順風車去張掖的路上,車裡循環播放着正在流行的和已經流行過的歌曲。和朋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着。此時,一曲終了,另一曲的旋律響起,「你的愛隆起連綿的山脈,陪我走在茫茫的雲海」,當這句歌詞在女歌手天籟般的嗓音里輕靈地旋轉而出,我的內心一下子被緊緊抓住,如同沙漠裡絕望的跋涉者突然看見清冽的甘泉。
就這樣,我與《今生相愛》這首歌不期而遇。
後來,我知道了這首歌的原唱澤爾丹、扎西措。再後來,我又聽了好幾個版本的《今生相愛》。我有一個聽歌的習慣,就是在QQ音樂或者酷狗音樂播放器上搜索要聽的歌曲,然後按照順序一首接一首地聽,最後收藏或是下載自己覺得最好聽也最符合自己心境的歌手演唱的歌曲,以便日後慢慢品賞。
對於《今生相愛》這首歌,除了原唱澤爾丹、扎西措版本,我還喜歡龔玥、登格爾和尚億哥兩個版本。
這三個版本風格各異、各有千秋。原唱澤爾丹、扎西措生於藏區,由於環境的浸潤薰陶,他們二人的嗓音清新自然、百轉千回,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又如雪域回音,久久縈繞於耳畔,迴旋於心間。澤扎版本有一種「人生若只如初見」的清新明麗,整個歌曲,從頭到尾洋溢着滿心的歡欣與愉悅,那是一種源於內心深處的對愛情的美好期待與讚美。龔玥、登格爾版本,從抒情基調來看,就沒有澤扎版本那樣高揚向上,它顯得更加深沉靜美,仿佛一段美好的愛情,在經過了初見的驚喜與新鮮,慢慢回歸於日常的深情相視與對望,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氤氳着人間的煙火氣息。
最有意思的是尚億哥版本,歌手沙啞而略帶風塵味的嗓音,為這首歌注入了與眾不同的審美特質與情感韻味。楊坤、刀郎、周傳雄的嗓音與此相似。尚億哥版本,與前兩個版本,似乎形成和暗喻着愛情的三個階段:初見時的歡欣,相處時的深情,經受情感傷害與折磨後的回憶與期待。尚億哥版本,如果用一句古詩句來形容,那便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二
「你的愛隆起連綿的山脈,陪我走在茫茫的雲海」,與其它歌曲不同的是,《今生相愛》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一經唱出,便如橫空出世的雪山雲海,剎那間,驚艷了時光。我們仿佛看到一對雪域戀人,正並肩行走在雪山之巔、雲海之上。這一句歌詞,只有雲朵的《我的樓蘭》中「想問沙漠借那一根曲線,縫件披風為你禦寒」和「想問姻緣借那一根紅線,深埋生命血脈相連」兩句歌詞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它們都具有愛情的既視感和畫面感,宛如一幅動態的愛情風景畫。如同一對戀人,行走在長長的時光畫廊里,感受和沐浴着愛情的光輝。
你的愛,仿佛蜿蜒起伏的祁連山,永遠閃爍着聖潔而神秘的色彩,是我心中愛情的聖地麥加,是我肉體和靈魂的棲身之所。你的愛,是巍巍崑崙山,是青翠的秦嶺,是險峻的橫斷山脈……是中華大地上每一座擁有一個溫暖而詩意名字的山脈。我猶如一個浪跡天涯的旅人,孤獨寂寞如影隨形,但因為有了你的愛和陪伴,穿行於茫茫雲海的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
我想起了舒婷筆下的愛情: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里。你的愛,是林間的風,聽得懂松濤的琴音;你的愛,是山間的雲,訴不完亘古的心事。
你的愛,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樓,不是霧月鏡花。你的愛,是朝夕相伴相知相惜的情意涌動,是晨光里躬耕田園的恬適愜意,是夕陽下相伴散步的無聲心語。你的愛,樸素而不世俗,豐富而不蕪雜,聖潔而不清高。
你的愛,是一點一滴五彩斑斕日子的連綴,是365天一分一秒光陰的暗換,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擲地誓言。你的愛,猶如春季房前屋後的桃李芬芳,充滿了農家的泥土清香;你的愛,是滿山的紅杜鵑,熱烈奔放,開滿了我的心房;你的愛,是丁香花,沁人心脾,攝人魂魄。
這是怎樣令人怦然心動的一幅畫面啊!它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鐫刻在石頭上,永不磨滅;它把「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變為現實。今生相愛,花開不敗;你我相伴,永不分離。在冰雪寒風中,共同演繹着生命的精彩;在歲月長河裡,一起吟唱着愛情的歌謠。
把愛繪成最美的風景,這風景里,有你,有我,有我們生生不息今生無悔的愛情。
三
聽着《今生相愛》這首詞曲演唱皆美的歌曲,我想起了高三補習時發生在身邊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在縣一中高三補習。班裡有一個據說是高六的補習生,我暫且稱呼他為D。因為補習班同學大多來自縣城所屬各個鄉鎮,也有城裡的學生,成分複雜,且學生由於補習的緣故,年齡差距大,因此我所在的這個班的同學平時都不怎麼交流,大家生活學習在同一個屋檐下,倒也相安無事。
後來,我和D被分到了同一個宿舍。慢慢地,我知道了他的故事:甜蜜而苦澀。
那是一個生活節奏比起現在要慢好幾拍的時代,同學朋友之間的交流大多還是依靠寫信。D每個月總會如期收到來自遙遠的山東的一封封信件,信封上的字跡娟秀美麗。偶爾,信里還夾着數張彩色照片。那是一個清秀明媚的女孩。
通過D的講述,我約略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某年九月,正上高三的D,和其他同學一樣,埋頭於書山題海,緊張而忙碌。此時,班裡來了一位女同學Y,她來自千里之外的山東。
Y的到來,在D所在的班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她猶如從大海邊吹來的一縷略帶潮濕而溫潤的清風,給彼時文科班那一顆顆苦悶而壓抑的心靈,帶來了一絲別樣的氣息。
D和Y成了同桌。單調枯燥的日子,三點一線的生活,擠壓着青春和自由的空間。離家的孤獨寂寞,如同夜晚如期而至的明月,消磨着躁動不安而又豐盈勃發的思念。
在一片荒涼貧瘠的原野上,寸草不生,但也許只要有一粒種子,一滴水,一縷風,一片陽光,就會萌發生命和愛情。幾個月過去,在表面平靜、無風亦無波的文科班,實則暗流涌動。D和Y相戀了。
很快,高考在即,短暫的兩學期轉瞬即逝。Y因為屬於外省考生,不得不回原籍參加高考。殘酷的離別折磨着兩顆相愛的心,但也催生了另一個偉大而有點悲壯的決定,Y告訴D,希望他高考一定要報山東的大學,唯有這樣,他們才有重逢的可能,他們才有相聚的希望。他們的愛情,才能夠開花結果。
那一年高考,天不遂人願,D和Y都落榜了。但是,他們之間的約定還在繼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一季高考,D的分數過了二本線,他收到了別人夢寐以求的紅色喜慶的錄取通知書。但D一點也不興奮,他甚至沒有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日夜牽掛他的父母親。他默默地把通知書壓在床板地下,又重新拿起了書本。
從高三到高六的距離,仿佛三生三世那麼漫長。人生如夢,D鬢角白髮生長的速度似乎比時間流逝得還要快。
在滿目黃沙的家鄉,D那身體虛弱且疾病纏身的老父親,仍然每天趕着羊群行走在家鄉的荒野上,一切只為了D能考上大學。
事已至此,D的內心反而更加堅定,他的目標也更加單一:考取山東的大學。終於,在進入高中的第六個年頭,D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只是,這一次,D的做法更顯決絕,甚至有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高考前一天,D破釜沉舟,把所有的課本和複習資料裝了滿滿三麻袋,全部賣到了廢品收購站。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D的所有志願從高到低全部填的是山東的院校,並且不服從調劑,以防止被山東省外的院校錄取。
那年八月,我在縣城的街道上遇見D。他欣喜地告訴我,他被山東的一所二本院校錄取了。那天的陽光似乎格外明亮。D的頭髮,幾乎全變白了,好像遠處若隱若現的祁連雪峰。
但我能感受到D高度近視的眼睛里閃爍的光芒,清澈而堅定。
我向D表達了美好的祝願。我們就此別過。看着D離去的背影,我怔怔地站在原地,恍若隔世,仿佛故事的主角不是他,而是我,仿佛我從一個前世的夢中醒來。
此後,我和D失去了聯繫。關於D上大學以後的故事,我無從得知。只是憑想象去描畫和勾勒D和Y的未來。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星月交輝的夏夜,我聽着三個版本的《今生相愛》,想起D和Y的這段紅塵往事,仿佛經歷了「前世—今生—來世」的一個輪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