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王與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王與我》是一部美國戲劇作品,其改編自瑪格麗特·蘭登〔Margaret Landon〕的小說《安娜與暹邏王》(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最早以音樂劇的型態出現,之後改編成電影。現已成為著名的戲劇作品之一。

上世紀九十年代,偶像、家庭、倫理等日韓劇大行其道,二十一世紀則是題材更豐富、節奏更緊湊、製作更精良的英劇、美劇的天下[1],對於英美劇的追捧成為流行。不過在看英美劇的人群中,英劇和美劇的風格特點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觀眾印象[2]

劇情梗概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寡婦安娜來到了暹羅國(泰國的舊稱)擔任國王十幾個孩子的家庭教師,這期間她和國王由衝突到和解,到彼此發生好感。通過安娜,國王了解到了西方現代文明精華和內涵。同時,安娜也認識了對於東方一個帝王來說,維持自己的尊嚴以及維護他的子民的內俗習慣是多麼的重要。在成功的舉辦了一次招待外國貴賓的晚會之後,安娜和國王為了慶祝,跳起了熱情的舞蹈,但最終卻被兩個人之間的爭吵打斷了,原因是國王的新王妃泰婷與情人私奔了。國王震怒於妃子的背叛,將泰婷與其情人抓捕後處以死刑,安娜認為國王太過專制殘暴而傷心離去。國王鬱鬱寡歡,最後因病早逝,安娜悵然若失,並回到王宮輔佐新王。

創作起源

1862年安娜·李奧諾文斯(Anna Leonowens)應暹羅王室的邀請,由新加坡前往當地擔任拉瑪五世的家庭教師直到1867年她搬到加拿大為止,後來她將此經歷寫成回憶錄《安娜與國王:曼谷皇宮六年回憶錄》(The English governess at the Siamese court : recollections of six years in the royal palace at Bangkok),描述暹羅王室的生活百態。

到了1944年,英國作家瑪格麗特·蘭登將此作品改編成小說《安娜與暹邏王》,該作不但大受歡迎,也得到1930年代百老匯女星葛楚德·勞倫斯(Gertrude Lawrence)青睞,將推薦該作給音樂劇創作搭檔羅傑斯與漢默斯坦(Rodgers & Hammerstein),希望他們改編成音樂劇作品,可是兩人皆興趣缺缺,但又不願得罪這位當紅巨星,因此將創作計劃擱置一旁。

1946年,《安娜與暹邏王》改編成同名電影,由雷克斯·哈里遜(Rex Harrison)和艾琳·鄧恩(Irene Dunne)分飾國王與安娜。該部電影不但得到好評,也改變了理察·羅傑斯(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Oscar Hammerstein II)的想法,決定改編這部充滿「異國情調」的小說成為他們新的音樂劇。

視頻

國王與我 相關視頻

音樂劇《國王與我》預告片
音樂劇《國王與我》片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