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圖佳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佳鐵路吉林省圖們市至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全長580.2千米,由牡圖鐵路、牡佳鐵路兩部分組成。是連接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東部的鐵路通道,沿線重要市縣有圖們市、汪清縣、寧安市、牡丹江、林口縣、勃利縣、樺南縣、佳木斯市等。目前分屬瀋陽局集團和哈爾濱局集團管轄。

歷史

日本侵占東北三省後,為了外運東三省東部的煤炭[1]、木材等資源下海運往日本本土,需要建築從佳木斯經牡丹江、圖們到朝鮮(當時已被日本占領)的羅津、清津等港口的鐵路線。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圖佳線分三段建成。

第一段是牡圖線(圖們到牡丹江)。1932年3月選線,10月勘測完畢。1933年6月「滿洲國鐵路株式會社」動工修築。1933年7月20 日,開始修建穿越吉黑兩省省界老爺嶺的長1900米的北老松嶺隧道,1934年11月15日隧道竣工。從1933年10月16日至1934年12月10日完成牡圖線鋪軌。1935年7月1日正式營業。

第二段是牡林線(牡丹江至林口長110千米)。1934年1月測勘完成。1934年3月分4個區段開工。1934年12月21日開始由牡丹江向林口鋪軌,1935年4月16日鋪通。1935年7月10日試運營。1936年7 月1日正式運營。

第三段是林佳線(林口至佳木斯)。林口至勃利段於1934年10月勘測完畢。1935年5月開始施工。1935年10月1日由林口站向佳木斯鋪設鋼軌,1935年12月中旬鋪至勃利站。勃利至佳木斯段1935年2月勘測完畢,1936年12月10日鋼軌鋪至佳木斯。至此圖佳線全線鋪通。1937 年1月15日林佳線試運營業。1937年7月1日林佳線正式運營。

1941年,建成圖們至新興站間30公里複線。

圖佳線全線通車後,日本當局把東北東部地區的資源,如當地的大豆、鶴崗煤炭、沿線小興安嶺與長白山的木材[2],經圖門出境運往日本本土。同時,日本向圖佳線沿途的千振(現在的樺南鎮)、彌榮(現在的孟家崗鎮)等地移民。圍繞着圖佳線的建設與運營,東北抗日聯軍與日滿當局展開了持續的激烈戰鬥衝突。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軍運列車大量增加,商運列車相對減少。

1958年,牡丹江鐵路管理局在牡丹江至林口區段開始複線擴建,1962年因國家壓縮基本建設而停建下馬。1982年,國家把牡林區段複線建設及配套改造納入計劃,以增大雞西、七台河煤炭外運能力。1985年5月,哈爾濱鐵路局開始牡林線複線建設。1992年牡林線複線建成運營。

技術

圖佳線四次上跨牡丹江——分別是寧安鐵路大橋、溫春鐵路大橋、海浪鐵路大橋、樺林鐵路大橋。均為鋼筋混凝土墩台上承鋼板梁橋,孔長20米。

視頻

圖佳鐵路 相關視頻

《我和我的祖國》中鐵上海工程局牡佳鐵路
牡佳高鐵宣傳片

參考文獻

  1. 煤炭行業趨勢,搜狐,2020-11-20
  2. 世界上最硬的10種木材 ,搜狐,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