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圈內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圈內鄉

中文名 :圈內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

圈內鄉位於臨翔區南部,距城區41公里,距臨滄機場21公里,國道214線和323線穿鄉而過,地處東經99°59′00″--100°11′07″,北緯23°30′19″--23°42′04″。東與平村鄉和普洱市景谷縣隔江相望,西南與雙江縣接壤,北與博尚鎮毗鄰,南北最大縱距22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9.20公里,國土面積301.21平方千米。全鄉海拔700-2438米之間。 [1]

自然條件

圈內鄉地處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對東形成高-低-高-低起伏地貌。主要河流有玉帶河、寧安河、昔木河和南賽河均屬瀾滄江水系。境內最高峰是霧龍山,海拔2438米;最低點為玉帶河與瀾滄江交匯處(虎跳石),海拔720米。

氣候條件

圈內鄉地處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全年平均氣溫16.3℃,夏季最高為26℃,年降雨量1590.7毫米。土壤以紅壤和水稻土為主,圈內壩和寧安壩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是全鄉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甘蔗油菜茶葉、烤煙為主。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基本特徵是四季溫暖,乾濕季分明,日照充足。

自然資源

全鄉耕地總面積68588畝,人均占有耕地2.36畝。

據統計,2006年全鄉共有耕地面積68577畝,土壤以水稻土、紅壤、黃壤、赤紅壤為主;其中水田20579.4畝,旱地48008.6畝,人均占有耕地2.36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5%。

自2002年開始實施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至2006年5年間共實施退耕還林11000畝,其中退耕4873畝,荒山造林6500畝。在退耕還林11373 畝中,核桃種植了5400畝(其中退耕地種植2300畝、荒山荒地造林種植3100畝),其餘皆為杉木、西南華、旱冬瓜、木瓜、華山松等。扣除全鄉種植果園11300畝,種植茶葉17700畝,種植核桃32000畝,種植甘蔗8300畝,種植蔬菜及青飼料5000畝;該鄉有可開發耕地為118500 畝,其中:水田為31900畝、旱地為76600畝;未開發的面積有49923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