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小禮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務院小禮堂,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南海北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簡介
國務院小禮堂位於中南海紫光閣西側,最早是由職工食堂改建而成。1950年代中期,因為國務院小禮堂僅可容四、五百人開會,和紫光閣無法配套使用,國務院有關部門準備建新禮堂。建築隊剛剛拆掉國務院小禮堂屋頂的一角,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看見,便問衛士長成元功為何要拆禮堂。成元功告訴周恩來:「要修建新禮堂。」周恩來說「原來的還可以用,為什麼要修建新的?不能修」,並當即通知國務院有關部門。隨後國務院小禮堂被拆的一角被修復,原先很低的舞台被稍增高些,其他部分維持原狀。後來,有關部門曾經數次提出翻建國務院小禮堂,周恩來都不同意,並表示:「國務院機關要帶頭貫徹中央厲行節約的指示。」[1]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29日,周恩來離開北京,訪問亞洲及非洲14個國家。國務院有關單位趁周恩來不在,決定拆除國務院小禮堂、興建新禮堂,拆下的門窗等建築構件都移交國務院農場。周恩來回國後,進入中南海北門,見國務院小禮堂被拆平,便讓成元功給有關單位打電話了解情況,得知是要建新禮堂後,當即讓成元功轉告有關單位:「不能建新禮堂,不能改變原來的結構,要恢復原樣。」因為門窗、玻璃等建築構件都沒有了,所以要重做門窗,服務科全體工作人員都參加了自製磨砂玻璃的工作,連干五、六天。最終,建成了一座和舊禮堂差不多的禮堂[1]。
1979年,國務院小禮堂翻蓋建成了新禮堂,沿用至今[1]。
據1984年至1990年間任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司長的趙慶雲撰文介紹,國務院機關舉行國務會議用的第一會議室、小禮堂所用的地毯,均為使用多年的化纖地毯。小禮堂休息室的長沙發是1970年代產品。小禮堂開會時,為每位與會者準備3支鉛筆,會後這些使用過的鉛筆會被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以及各處繼續使用。
國務院小禮堂每周放映一、兩場電影,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便形成的做法。當時在周恩來安排下,進口電影先在中南海西樓大廳、國務院小禮堂為中央首長放映,隨後逐步轉為向機關內部人員放映,最後上市向群眾公映。國務院小禮堂放映電影時,除為電影晚會服務的工作人員外,其他無論是國務院、各部委的領導、還是機關一般工作人員,都要到前廳購票處花錢購買入場券。購票入場的規定是周恩來生前定下的,一直執行至今。
2012年,在國務院辦公廳部門預算財政撥款支出中,新增國務院小禮堂維修改造等支出,財政撥款預算相應增加[2]。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宣誓制度建立後,2016年9月18日上午,國務院在國務院小禮堂第一次舉行憲法宣誓儀式[3]。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領導人在中南海里的生活:在小禮堂看電影要買票. 央廣網. 2016-10-08.
- ↑ 國務院辦公廳2012年部門預算. 中國政府網. 2012-04-24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國務院首次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新華網. 新華社. 2016-09-18 [2017-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