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美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聖多美島 |
[[ |
聖多美島
聖多美島(Sao Tomé Island)是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國的兩主島之一。位於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距大陸240公里,與普林西比島相距150多公里,靠近赤道,形狀呈橢圓形,面積836平方公里。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國的首都聖多美在島東北岸。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全國人口約90%居住在聖多美島,居民主要是班圖人,其餘為混血種人,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
地理
聖多美島是個火山島,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地占全島面積的2/5。這裡層巒疊嶂,山嶺起伏,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2個,最高的聖多美峰海拔2024米。山嶺中心還殘存有原始森林。南距赤道僅5公里,氣候濕潤多雨,南坡年降雨量可達 7000毫米,為非洲多雨地區之一。島上既無酷暑,又無寒冬,漫山遍野的林木鬱鬱蔥蔥,無論早晚或午間,山頭總是雲霧繚繞,遠遠望去,猶如披掛在樹梢的輕紗。那雲和霧遇到樹木,便在樹葉上凝聚成一顆顆晶瑩的水珠,滾落在地上,匯集成流泉飛瀑。因此,山澗潺潺流水終年不斷,匯合成上百條蜿蜒曲折的大小河流。
這裡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沒有城市的喧譁和污染,有的是自然美和令人陶醉的詩情畫意。特別是聖多美島的南端,海岸線曲折多變,海浪拍打着峭壁和礁石,海水沖刷着柔美的海灘,椰林在海風中搖曳,一派熱帶濱海風光。1470年當葡萄牙人初次領略聖多美島的絢麗風光時,就情不自禁賦予它「綠島」的美名。建築在半山腰的「好望旅館」分上下兩層,下層有一個很大的客廳,是觀景的最佳處。站在客廳憑欄遠眺,眼底是一片莽莽蒼蒼、雲霧繚繞的景象。島的北岸,內維斯市附近,有一塊平坦的鵝卵石海灘,是當年葡萄牙人首次登陸的地方。殖民者在那裡豎起一塊長3米、寬2米多的石碑,記述了當時登陸的人數和經過。這塊字跡模糊的石碑如今變成了入侵者的歷史見證。
歷史
1470年12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第一次來到這裡的時候,就是從聖多美島北岸一片平坦的鵝卵石海灘登陸的。因為這一天恰好是基督教的聖多美日,因此命名這個島為聖多美島。1522年,正式宣布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在這裡開闢了種植園,並且從西非各地擄掠了近3萬名黑奴在種植園強迫勞動。17~18世紀,被荷蘭和法國侵占。1878年又被葡萄牙人奪回,在此經營大種植園。1951年,葡萄牙把它定為海外省,在殖民者殘酷的虐待下,來到島上的人沒有能活着回去的。因此,聖多美島曾經有「死亡之島」之稱。1960年9月,「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解放委員會」成立,領導了地方居民的解放鬥爭。1975年7月12日,葡萄牙被迫承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獨立。
1990年全民公決通過憲法,實行多黨制。1991年1月「聖普」、民主統一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執政黨,無黨派人士米·特羅·瓦達當選為總統。1992年12月,在地方議會選舉中,反對黨「聖普」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獲勝。1995年8月15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發生軍事政變,成立了軍人政權,總統、總理均被捕。8月21日,政變失敗,議會宣布特赦令,赦免參加政變的軍人,總統、總理均官復原職。1996年1月,以「解陣」為主,吸收反對派參加的新政府成立。1996年7月特羅瓦達在總統選舉中勝利,再次連選連任。此後政府首腦又有幾次更換。
資源
聖多美島自然條件優越,土壤肥沃,加上雨量充沛,非常適合可可等經濟作物的生長,自從19世紀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人民引進可可後,島上就廣為種植,可可便成為聖島的主要經濟作物。1908年時,聖多美成了世界最大的可可產地,可可還是該國最重要的作物。除可可外,島上還盛產香蕉、咖啡、油棕和椰子。[1]
參考文獻
- ↑ 這裡的90%資金靠外國幫助, 風景秀麗人民淳樸,新浪網201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