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機關(劉文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機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機關》中國當代作家劉文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機關

在機關,只要不調皮搗蛋,不出大事,混口飯吃,一般不成多大的問題。很多一直在機關工作的人,經常抱怨忙,有的說的是假話,目的是向別人炫耀,他在機關多麼重要,離開他,機關就玩不轉。有的的確真忙,但也不是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他有過做農民或工人的經歷,受過生活和重活的雙重壓力,再到機關工作,永遠也不會說機關忙。還有,幹個體的,為了生計,整天起早貪黑,忙裡忙外,看到機關那些人,寫篇香煙盒大小的材料,周末或晚上加個班,卻叫苦連天,就會嗤之以鼻說,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十幾年前,有機關人員人員下海。那時政策允許機關人員留職下海。我的一位朋友,也奮不顧身下去。原以為自己渾身本事,能文能武,擔任企業某個崗位的工作,肯定遊刃有餘,但沒想到根本不是那麼回事。這位企業老闆是他的親戚,但這位老闆六親不認,根本不把他當親戚對待,也不把他當機關來的人對待,而是一視同仁,和普通員工一樣,上下班打卡考勤,有事請銷假,任務完不成,照樣被痛罵和批評,還要扣工資、獎金。我的這位朋友在機關養尊處優慣了,老闆原來見到他都點頭哈腰、畢恭畢敬,突然碰到這樣的冷遇,角色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心理根本受不了,幹了不到半年,感到落差太大,無法忍受,就打報告又回機關。回來以後最大的變化,就是變得謙虛了,不再吹噓自己多麼厲害和能幹了,見了企業來辦事的人,也更加謙恭客氣了。

也有所謂專家型機關人員下海。

我剛到機關不久,正趕上評定職稱。我的一位同學,也在機關工作,與我來往甚密,晚上沒事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水產養殖專業,由於學歷高,職稱也評得高,三十出頭,就評上副高級職稱。他經常跟我吹噓說,他相當於副教授。我們這裡靠海邊,水產養殖業發達。他聽說養魚一年能掙十幾萬,而我們當時的全年工資不到一萬,與養魚收入相差十幾倍,就心裡痒痒。他決定辭職養魚,來徵求我意見。我說,不妥。機關工資雖然不高,但比工人、農民高多了,無論怎麼說,也是鐵飯碗,只要不犯大錯誤,至少旱澇保收,退休還有退休金。當初,我們拼死拼活高考,不就是為了進城拿工資嗎?當初的目標都實現了,現在又要放棄,太可惜。再說,你雖然學的水產養殖專業,但養魚不一定趕上農民。他說,在機關專業荒廢了,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還說,他在校學的是現代養殖技術,比農民的那些老土落後技術先進得多,養魚收入肯定比他們高得多。我說未必。他去意已定,我勸不住他。

他向機關打了辭職報告,承包了200多畝魚塘,沒有啟動資金,全部負債經營,銀行貸不到款,就高息社會融資。他一介文弱書生,除了誇誇其談,什麼也干不動,只能僱工。那年養魚,由於放養密度太高,炎熱的夏天,增氧不足,又染上魚病,全軍覆沒。春節前結魚塘時,人家農民個個只見錢來,笑逐顏開,只有他為了躲債,逃之夭夭。十幾年過去了,還有債主盯住他,還上了法院的黑名單,一直不敢出頭露面,過着非人的地下生活。去年,他從外地偷偷溜回來找我,我在小飯店招待他喝酒吃飯。當初的豪邁和激情蕩然無存,自始至終只有重複嘆息:當初如果聽你的話,不辭職養魚,現在至少是局長、副局長。我除了安慰和借錢給他,什麼也不能做,什麼也不想說。

他說機關浪費人才,這倒有點道理。機關有個不成文的慣例,科級、副科級,五十四五歲左右,都要把領導職位讓出來,擔任非領導職務,名曰:退二線。工資待遇不少,獎金福利不少,就是不在位,甚至一般也不用來上班。最奇怪的是,這個慣例只針對科級、副科級,科級以上,比如處級、廳級不存在這個問題,科級以下,如股級、科員也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個年齡,一般孩子都大了,成婚成家了,工作沒有拖累,只要身體沒有大毛病,精力比較旺盛,經驗比較豐富,正是幹事的最佳年齡,卻不得不賦閒在家。

過去,二線還能做點小生意、匿名開個公司、幫老婆開開商店、到企業打打下手,發揮一技之長,掙點外快,現在不行,只能在家閒着。上班沒事可干,不上班也沒事可干,只能打打球、跑跑步、釣釣魚,白白浪費七八年好時光。我的幾位同學,年齡與我相仿,原來都在機關工作,也都退二線了。剛退下來時很不適應,就去跳廣場舞,但跳舞只能早晚跳,白天的大塊時光還是沒事幹,幸好他們筆頭不錯,都是原來機關的「筆桿子」,能寫寫畫畫。於是,他們都干起了寫小說、寫散文、寫詩作畫的行當。最近,在一次文學座談會上遇到他們,他們自稱是專業作家。我有點疑惑不解。他們解釋說,在家裡寫作,有人發工資,寫作還能掙稿費,出名了還能掙大錢,與作協坐班寫作的沒有什麼兩樣。這就是典型的專業作家。說完,我們都會心一笑。

機關還有個現象,常常飽受詬病,就是幹事與提拔問題。機關通常有三類人:一類是拚命往上擠的人;一類是能做事、肯做事的人;還有一類是不思進取,但求無過的人。第一類人,進取心很強,無論提拔到什麼職位,腳跟還沒站穩,就着手準備公關下一個更高的職位了。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和有行動的人。這類人,以這樣的方式做事、做人,進步肯定要比那些「無所謂」的人快。無論什麼職位,爭取與不爭取,努力與不努力,肯定兩種結果。爭取型的人,爭取手段也不盡相同。有的憑實幹和實績,這是值得提倡和無可厚非的,也有的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卻最終出事了。

這在機關容易引發矛盾和不滿。在機關,那些不思進取、但求無過的人,並不是真的對一切無所謂。他們表面上裝得十分清高,對提拔、重用看得很輕、很淡,但骨子裡並不是這樣。看到別人提拔,他們往往不從人家能力和能幹方面分析,而是分析人家的後台、關係、背景、送禮等情況。甚至,還有鼻子有眼睛編出點什麼故事、新聞、傳說之類。有的說某天晚上,看到某人曾大包、小包往某局長家裡跑,正好被他撞見;還說,某人市里有人,某人省級有人,某人有親戚在什麼地方工作等等。大家對這樣的分析一般都信以為真,對某人工作出色啊,有擔當啊,有本事啊,基本不信。假如有個別同志真有本事,有人就會說,工作是大家乾的,群策群力嘛,要說有本事,機關誰沒有本事?我沒有看出誰的本事比誰高多少。

機關的確有不少實幹型的人才,大量事務性、技術性和業務性的工作,沒有這樣的人頂住,的確不行。我在機關曾經干過統計,剛工作時沒有電腦輔助,都是人工計算匯總,還用算盤,工作量很大、很累人,尤其月末、季末、年末,整天埋在數字和報表堆里,昏頭腦漲。有一年年報,一張報表算來算去,上下左右不平衡,但就是找不出錯在哪裡,在去食堂吃飯的路上,我還在想這個問題,沒有注意路旁的一棵大樹,走着走着,就撞到大樹上去了。恢復高考那年,我剛讀初一,對數學感興趣,加上老師常用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激勵我們,決心長大以後當數學家。老師說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走路撞到大樹上去了。我那天想報表平衡問題也恰巧撞到大樹上去了,同事們紛紛取笑說,我是機關的劉景潤,還說,我工作這麼專心,年終肯定提拔。聽到這話,我信以為真。我的一位要好的同事告訴我,人家用陳景潤比喻你,意思說你是書呆子,千萬不要當真。我十分留意同事們對我的評價。

那年,提拔的機會終於來了。我也想就此驗證一下,在同事們眼裡,我究竟是書呆子,還是提拔對象。我的一位領導下鄉掛職,位置空缺,候選人除了我,還有另外兩位年齡相仿的同事,都是鐵哥們。我在三人中呼聲最高,行情最好。提拔前機關測評,我以為我有機關「劉景潤「的美名,得票一定遙遙領先。計票結果公布,我倒吸一口涼氣,我只得兩票,遙遙落後,最後一名,最不看好的我的那位鐵哥們得票最多,順利登上我夢寐以求的崗位。有人告訴我,測評前,領導都是有意向和有定點的,我不在意向和定點中,得票肯定不高,即使得票高,也不一定能上。

領導發現我情緒不對,就找我談話。領導說我業務能力很強、專業水平很高,只要安心工作,前途無量。這位領導背後也跟別人說過類似的話,除了表揚我之外,領導還說,某人業務的確不錯,但只會埋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只適合做具體工作,不適合擔任領導職務。

我現在退休干律師,這兩句話一直記憶猶新,一句是我前途無量,一句是我只適合做具體工作。這兩句話一直激勵着我,支撐着我,催促每天做好手頭上的事務,不辜負「劉景潤「這個難得的美名。 [1]

作者簡介

劉文華,男,法律碩士,律師,英語翻譯,鹽城市詩詞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