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址總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地址總線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地址總線 (Address Bus;又稱:位址總線) 屬於一種電腦總線 (一部份),是由CPU 或有DMA 能力的單元,用來溝通這些單元想要存取(讀取/寫入)電腦內存元件/地方的實體位址。

地址總線(Address Bus)是一種計算機總線,是CPU或有DMA能力的單元,用來溝通這些單元想要訪問(讀取/寫入)計算機內存組件/地方的物理地址。

數據總線的寬度,隨可尋址的內存組件大小而變,決定有多少的內存可以被訪問。

舉例來說:一個 16位元 寬度的位址總線 (通常在 1970年 和 1980年早期的 8位元處理器中使用) 到達 2 的 16 次方 = 65536 = 64 KB 的內存位址,而一個 32位單元位址總線 (通常在像現今 2004年 的 PC 處理器中) 可以尋址到 4,294,967,296 = 4 GB 的位址。但現在很多計算機內存已經大於4G(windows XP x32位系統最大只能識別3.29G,所以要使用4G以上大內存就要用windows x64位系統)。所以主流的計算機都是64位的處理器也就是說可以尋址到2^64=16X10^18=16EB的位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數字是用不完的。

在大多數的微電腦(微計算機)中,可尋址的元件都是 8 位元的 "字節" (所以 "K" 在這情況像相等於 "KB" 或 kilobyte),有很多的電腦例子是以更大的資料區塊當作他們實體上最小的可尋址元件,像是大型主機、超級電腦、以及某些工作站的CPU。

地址總線AB是專門用來傳送地址的,由於地址只能從CPU傳向外部存儲器或I/O端口,所以地址總線總是單向三態的,這與數據總線不同。地址總線的位數決定了CPU可直接尋址的內存空間大小,比如8位微機的地址總線為16位,則其最大可尋址空間為2^16=64KB,16位微型機的地址總線為20位,其可尋址空間為2^20=1MB。一般來說,若地址總線為n位,則可尋址空間為2^n位。

技術指標

1、總線的帶寬(總線數據傳輸速率)

總線的帶寬指的是單位時間內總線上傳送的數據量,即每鈔鍾傳送MB的最大穩態數據傳輸率。與總線密切相關的兩個因素是總線的位寬和總線的工作頻率,它們之間的關係:

2、總線的位寬

總線的位寬指的是總線能同時傳送的二進制數據的位數,或數據總線的位數,即32位、64位等總線寬度的概念。總線的位寬越寬,每秒鐘數據傳輸率越大,總線的帶寬越寬。

3、總線的工作頻率

總線的工作時鐘頻率以MHZ為單位,工作頻率越高,總線工作速度越快,總線帶寬越寬。

總線帶寬的計算方法:總線的帶寬=總線的工作頻率*總線的位寬/8。

例如:對於64位、800MHz的前端總線,它的數據傳輸率就等於6.4GB/s=64bit×800MHz÷8(Byte);32位、33MHz PCI總線的數據傳輸率就是132MB/s=32bit×33MHz÷8(Byte),等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