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均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均兵》選自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兵書《六韜》卷六《犬韜》。

《六韜》分別以文、武、龍、虎、豹、犬為標題,各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萬字。《六韜》中的《虎韜》(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為「成功之路必讀之書」的同義詞[1]

提示

本篇論述了車兵騎兵步兵的不同特點、作用以及它們之問作戰能力的對比、車騎的編制和戰鬥隊形。首先指出:「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接着從平坦地形和險隘地形兩個方面比較了步、騎、車之間的作戰能力。最後論述了車兵的編制以及在平坦地形和險隘地形上所應採取的不同戰鬥隊形;騎兵的編制以及在平坦地形和險隘地形上所應採取的不同戰鬥隊形。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以車與步卒戰,一車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車?以騎與步卒戰,一騎當幾步卒?幾步卒當一騎?以車與騎戰,一車當幾騎?幾騎當一車?」

太公曰:「車者,軍之羽翼也,所以陷堅陳,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也,所以踵敗軍,絕糧道,擊便寇也。故車騎不敵戰,則一騎不能當步卒一人。三軍之眾,成陳而相當,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卒。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

武王曰:「車騎之吏數,陳法奈何?」

太公曰:「置車之吏數,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易戰之法,五車為列,相去四十步,左右十步,隊間六十步。險戰之法,車必循道,十車為聚二十車為屯,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隊間三十六步;五車一長,縱橫相去二里,各返故道。置騎之吏婁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易戰之法,五騎為列,前後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隊間五十步。險戰者前後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隊間二十五步;三十騎為一屯,六十騎為一輩,十騎一吏,縱橫相去百步,周環各復故處。」武王曰:「善哉!」

軍事思想

《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戰爭觀、軍隊建設、戰略戰術等有關軍事的許多方面,其中又以戰略和戰術的論述最為精彩,它的權謀家思想也很突出。

《六韜》的軍事思想比較複雜,差不多先秦各家的軍事思想在書中都有反映。書中最突出的是陰謀權術思想。《六韜》一開頭就說:"夫魚食其餌,乃牽於緡,人食其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文師》)這就是說,國君統治百姓,就要像漁人釣魚,以釣餌來誘使人們上鈎,聽從驅使。權謀可以表現在多方面:第一,"予之為取"。就是欲將取之,必先與之。《文師》說:"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

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2]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英語、法語等多種文字。

視頻

均兵 相關視頻

六韜
六韜兵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