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壇壇肉

壇壇肉背後的故事

壇壇肉起源於宜東鎮。

目錄

地域背景

宜東鎮是漢源縣和甘孜州的交界處,是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偏僻的地理條件加上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匯,使得宜東鎮的歷史文化濃厚而豐富。而由於地勢偏僻,所以當地人自古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糧食自己種,牲畜自餵養。這裡的莊稼全是原生態綠色食物,而牲畜也是全由野草(當地稱豬草)和各家自己種植的玉米、土豆等糧食餵養。所以肉質方面非常細嫩,營養豐富,完全是純天然的綠色土豬。再加上宜東鎮海拔高,氣候相比其他地方偏冷,所以正好符合漢源壇壇肉的製作條件。

壇壇肉的製作環境需要氣溫低,氣候乾濕適宜,否則便做不出來,即使做出來味道也不會那麼純正。所以,壇壇肉是全國漢源僅有的一種地方特產,也是宜東鎮的地標性產品。而清溪土產公司便是負責把壇壇肉傳承發展的宜漢源土產公司。

目錄

1 文化背景

2 地域背景

3 製作過程

文化背景

壇壇肉起源於宜東鎮。相傳古時,宜東鎮有一個窮苦人家,有婆婆、丈夫和媳婦三口人。婆婆年歲已大,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顧,丈夫在一個大戶人家為奴,靠做苦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媳婦賢惠聰明、很有孝心,便在家裡伺候婆婆。然而不幸有一天丈夫受傷致殘,從此家裡便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而掙錢養家的唯一責任就落在了兒媳肩上。村里人都勸兒媳改嫁,而此時一個大戶人家公子也看上她,但是她堅決拒絕了大家的好意,一心擔起照顧婆婆和丈夫的責任,靠着給大富人家洗衣做飯來維持生計。由於家裡條件艱苦,一年難得吃頓飽飯,更別說是能吃上肉或是好吃的。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有一天,媳婦見婆婆一個人在院子裡抬頭望着天嘆氣,媳婦走上前去問婆婆怎麼了,婆婆望着天,緩緩地開口道:「活了一輩子,沒吃上過一頓好飯,這輩子算是白來了,媳婦啊,下輩子一定要找個好人家,過好日子.....」媳婦聽了之後偷偷躲到角落哭了很久。此後她決定一定要好好地讓婆婆在有生之年吃到最美味的飯菜。於是,媳婦開始整天冥思苦想,藉助在大戶人家做飯的條件,開始精心研究豬肉的做法,終於有一天,媳婦通過特殊工藝在廚房做出了壇壇肉,此肉味道濃厚醇香、肉質細膩柔軟、肥而不膩......,肉的香味隨風飄到大院的每個角落,被大戶人家知道之後,媳婦受到了大戶人家的獎勵,她把家裡情況說了之後,老爺特意讓她帶上壇壇肉回到家裡做給婆婆和丈夫吃。當婆婆吃到媳婦研發製作的壇壇肉之後,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徑直流眼淚,而丈夫也被媳婦的孝心感動地留下眼淚。此後,村里鄉親都跑來和媳婦學習壇壇肉的做法,媳婦也耐心地教導大家。隨着時間的流失,壇壇肉的製作工藝也流傳了下來,而媳婦孝順的感人故事也隨之傳遍了千家萬戶。

地域背景

宜東鎮是漢源縣和甘孜州的交界處,是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偏僻的地理條件加上古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匯,使得宜東鎮的歷史文化濃厚而豐富。而由於地勢偏僻,所以當地人自古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糧食自己種,牲畜自餵養。這裡的莊稼全是原生態綠色食物,而牲畜也是全由野草(當地稱豬草)和各家自己種植的玉米、土豆等糧食餵養。所以肉質方面非常細嫩,營養豐富,完全是純天然的綠色土豬。再加上宜東鎮海拔高,氣候相比其他地方偏冷,所以正好符合漢源壇壇肉的製作條件。

壇壇肉的製作環境需要氣溫低,氣候乾濕適宜,否則便做不出來,即使做出來味道也不會那麼純正。所以,壇壇肉是全國漢源僅有的一種地方特產,也是宜東鎮的地標性產品。而清溪土產公司便是負責把壇壇肉傳承發展的宜漢源土產公司。

製作過程

壇壇肉採用傳統工藝、純手工製作,通過土豬油炸、炸好之後,密封在罈子里保存,味道濃香醇厚、細膩柔軟、肥而不膩。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