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日蟬歌(李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夏日蟬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夏日蟬歌》中國當代作家李芙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夏日蟬歌

生活中的夏日,始於一聲蟬鳴。

進入七月,渤海灣的蟬就開始縱情歌唱了。那清脆悅耳的歌聲,時而高亢激越,時而低沉婉轉,時而合唱,時而獨唱,此起彼伏,抑揚頓挫;居住的小區里到處是蟬的歌聲,從早到晚不曾停歇。人在歌聲中入睡,亦在歌聲中醒來。

蟬是動物界很奇異的昆蟲,長有六足,兩對形狀基本相同的膜翅,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基,複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有3個單眼,觸角短,呈須狀。蟬的一生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蟬的幼蟲生活在泥土中,有一對強壯的開掘前足,利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根部汁液生長,通常會在泥土中蟄伏三年、五年、七年,甚至十幾年,可謂大地之精靈。待要羽化時,幼蟲於黃昏或黑夜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蛻皮羽化。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頭先出來,緊接着露出綠色的身體和褶皺的翅膀,停留片刻,翅膀變硬,顏色變深,便開始起飛。整個過程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就完成了羽化;而其壽命僅有六七十天就結束了一生的旅程。

蟬分雄雌,雌性不叫,雄蟬會叫,它的發音器在腹肌部位,像蒙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上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作用,所以其鳴叫聲特別響亮。雄蟬會發出三種不同的聲音,有集合聲、求偶聲和受驚嚇飛走時的粗厲叫聲,雄蟬每天叫個不停,那是為了引誘雌蟬交配,完成動物界的陰陽交合。

盛夏的窗外,一隻蟬先聲奪人地領唱,引來萬句相合,一句三疊,一波三折,蟬聲如沸,規律而整齊的聲部令人心神蕩漾,正如三毛所說,這樣的夏天像一首絕句,蟬聲陣陣,平平仄仄;閉目靜聽,仿佛自然界中的一場音樂盛會。聆聽蟬歌,心靈似乎透明澄淨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

聽蟬是心境,撲蟬是技術。據考證蟬具有豐富的營養及藥用價值,蟬味甘,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干基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均高於一般肉類食品,可稱其為當今食品中蛋白王,適合營養不良、體弱等人群食用。蟬性寒,入肺、肝經,具有散風宣肺、解熱定驚等功能,老熟若蟲變化為成蟲時,羽化蛻除的外殼稱蟬蛻,其主要成分為甲殼素及蛋白質,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藥,適宜小兒驚風、風熱感冒等人食用。蟬是一種營養齊全而豐富的天然滋補食品,主要含有甲殼素及蛋白質,以及多糖、磷、鈣、鉀、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多種氨基酸,適量食用後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

人們發現蟬的價值後,撲之者甚多。一日晚飯後遛彎偶遇同鄉阿郎,他手裡拿着一根魚竿在樹下觀望,走進搭訕才知其在撲蟬,只見手中魚竿的頂端沾有一塊萬能膠,發現了蟬就把魚竿一節一節地伸長,對準蟬突然出擊,蟬就被膠粘住了,然後去掉翅膀放到一個大塑料瓶子裡,阿郎把瓶子給我晃一晃,只見裡面已有半瓶子蟬在掙扎。唉,可憐的蟬就此完成了涅槃。

由此,我忽然想起曾經看過一本書中庄子講的一個故事,說一個駝背老人用竹竿撲蟬,容易得跟撿東西似的,於是有人問他秘訣,他說:「法也,道也。」看來撲蟬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道,眼中只有那對蟬的翅膀,心無旁騖,專心凝神,才是取勝的秘訣。

說到蟬,人們自然會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和「金蟬脫殼」之計謀。蟬,早已被古人賦予了豐富的人性智慧。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聽蟬》:「一殼空空紙樣輕,風前卻有許多聲。叫來叫去渾無事,叫到詩人白髮生。」更是讓人拍案叫絕。唐代詩人駱賓王患難之中寫出《在獄詠蟬》,發出了「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的感嘆,以蟬比興,以蟬寓己,寓情於物,寄託遙深,蟬人渾然一體。

久聽蟬鳴,不僅悅耳,而且日漸入心。如若沒有蟬歌,那夏天是寂寞的。聽蟬是一個自然的聲音,而參禪是內心的修行。

人生的修行,求於禪境。

一聲蟬,一生禪。[1]

作者簡介

李芙,男,黑龍江省大慶人,大學文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