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陰疣狀黃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外陰疣狀黃瘤
外陰疣狀黃瘤
原圖鏈接

就診科室 :婦科,腫瘤科

多發群體 :白種人

發病部位 :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

常見病因 :病因未明,可能與炎症、病毒

細菌或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
常見症狀 :皮損外觀為疣狀、乳頭狀

盤狀扁平隆起或呈顆粒

有蒂或無蒂,界線清楚等

無任何不適或有輕微觸痛

外陰疣狀黃瘤是一種好發於口腔黏膜、外生殖器官部位的良性腫瘤。臨床少見。於1971年由Shafer首次描述並命名,發病率約0.046%,白種人較黑種人具有易感性,各年齡段幾乎均可發病,無性別差異。 [1]

病因

外陰疣狀黃瘤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與炎症病毒細菌真菌感染局部刺激等有關,一些學者發現本病常在病變局部有其他病損同時存在,如伴有感染的表皮痣、鱗狀細胞癌、口腔黏膜原位癌甚至病變部位曾患過尋常型天皰瘡。 [2]

臨床表現

外陰疣狀黃瘤好發於口腔黏膜外陰部位,發生於女陰者主要侵犯陰唇陰道,皮損為孤立的慢性生長性病變,外觀為疣狀、乳頭狀、盤狀扁平隆起或呈顆粒狀,有蒂或無蒂,界線清楚,顏色可呈正常膚色、淡紅色、棕黃色、淡黃色或灰白色,最大徑一般小於2厘米,但大者可達4厘米,生長緩慢,無任何不適或有輕微觸痛,平均病程為數月,最長可達30年。 [3]

檢查

腫瘤標記物檢查血常規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4]

併發症

並發感染[5]

治療

外陰疣狀黃瘤可手術切除CO2激光治療冷凍治療[6]

預後

並發有惡性鱗狀細胞癌時預後不良。

參考來源

  • 王松,陳柳青,陳紅英等.   外陰疣狀黃瘤. 《 臨床皮膚科雜誌 》 , 2007  
  • 張晶,陶娟,陳思遠,楊凌雲等.   表現為外陰疣狀增生物和右側肢端疣狀痣的疣狀黃瘤一例. 《 VIP 》 , 2009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