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多馬(耶穌的十二門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多馬

來自 美篇 的圖片

中文名:多馬

外文名:St. Thomas

別 名:聖.多默

職 業:傳教士

代表作品:《多馬福音》

多馬(St. Thomas, 西元1世紀 - 72年12月21日),在希伯來語中,「多默」一詞是「雙胞胎」的意思;希臘語稱「狄狄摩」。是加利利人,是耶穌召選的十二門徒之一。人們往往稱他為「多疑的多默」,正因他對主耶穌復活采「非見不信」的態度。另外,在初期教會,曾有一卷《多馬福音》廣為流傳,常被認為由多馬所寫。[1]

人物簡介

多馬(Thomas)(加利利人,傳說曾至印度傳福音)

經文:約翰福音廿章廿四至廿九節

多馬是雙生子的意思。有人說,他本名猶大,後來見十二門徒中有雅各布的兒子猶大,又有賣主的加略人猶大,為了分別起見,就叫他的諢名:雙生子。多馬又叫低士馬,多馬是希伯來語,低士馬希臘語,都是雙生子的意思,與利百加生下以掃雅各布「雙子」那個字是同一個字(創廿五)。想必他定是雙生子之一,就是不知道另外那個雙生子在哪裡?後來又怎樣?多馬卻因跟從主而留名於後世,受人記念,可見服事主的人總不吃虧。

多馬,人稱"多疑的多馬",因為他曾經對主耶穌的復活持"非見不信"的態度。耶穌復活了,和他也見上面了,多馬這才信了,是真的信了,而且是堅定不移地信了。在耶穌的門徒們遭受迫害時,多馬去了帕提亞。

帕提亞在現在的伊朗的東北部,當時是一個疆域由裏海至波斯灣的獨立國家,多馬的行蹤不但到了帕提亞,還到了遙遠的印度,在現在的印度,至今還有不少以多馬為名的教會,而且在那裡還可找到不少有關多馬傳說的遺蹟。

無論到了什麼地方,多馬都不忘自己的神聖使命,他到處傳揚福音,建立基督教會,多馬的足跡遍及阿富汗印度,當年以色列北方的十個支派被亞述國滅亡之後,這十個支派的以色列人就消失了,當時的阿富汗有不少的流散以色列人居住在那裡,多馬就四處尋找他們,引導他們信了主耶穌。


同樣,多馬的人生結局也是以殉道結束了,因為他在印度的傳教惹惱了婆羅門教,他被殺害了,而且是婆羅門的祭司親自動的手,那位婆羅門教的祭司用長矛刺死了耶穌的門徒多馬。

另一說法是:多馬被那些祭司們逮住後,交給了印度國王密斯爹,這位殘暴的國王用長槍刺死了多馬。

人物生平

聖多默是聖經中記載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在聖經中前三卷福音書(馬太10:2-4 ;瑪竇3:16 ;路加6:14-16 ),聖多默的名字都在十二門徒的名單中出現。但只有《若望福音》才多次提到有關多馬的事跡,並且稱他為低土馬的多默。多默的全名是低土馬•猶大。多默宗徒,是個正直的人,青年在家時,竟竟業業勞苦度日孝養雙親,為人正大光明,胸襟坦蕩,被耶穌選拔為門徒後,克己修德,成績斐然。另外,有傳聞說聖多默曾在中國傳道,但並沒有可靠的歷史證據。

人物經歷

聖多默是聖經中記載耶穌十二門徒之一,在聖經中前三卷福音書(馬太10:2-4 ;馬可3:16 ;路加6:14-16 ),聖多默的名字都在十二門徒的名單中出現。

太10:3腓力、和巴多羅買、 多馬 、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可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 多馬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

路6:15馬太和 多馬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奮銳黨的西門徒1:13 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或作兄弟〕猶大。

多默(Didymus Judas Thomas),意思是猶大的雙生子。多默(Thomas)的名稱出自亞蘭語,是耶穌時代巴勒斯坦流通的語言,意思是雙生子、雙胞胎。在《若望福音》,曾三次用希臘文的名稱低土馬(Didymus)稱呼他,同樣是雙生子的意思(《若望福音》11:16,20:24-28,21:2)。而多馬在阿拉伯語的稱呼是Ba'dad或Ba'bad,也是雙生子的意思。

現存有關多默的記載,除了在四福音零星散見外,還有兩部有關多默的啟示性文學作品:

多默福音》(Gospel of Thomas)──此書大約在公元後50年已有流傳,是門徒聖多默對耶穌說話的記載。在1945年於埃及發現。

多默行傳》(Acts of Thomas)──此書於公元二世紀初由多部啟示性經文作者Leucius,根據聖多默的親筆書信,及從南印度的大使,經Edessa及耶路撒冷,到達羅馬所報述的資料寫成。整部經文要到公元368年由在Salamina的主教伊皮凡尼鳥斯(Epiphanius)收集才告完成。

在《多默福音》中,耶穌問眾門徒他像甚麼,彼得說像公義的天使,馬太說像個哲學家,只有多馬說他不能用口說出來,耶穌便說他已進入了他的境界:「你已從我所看管的涓涓泉水裡陶醉起來。」然後耶穌帶他退下,私底下教導他。當其它人問耶穌說了甚麼話,多馬說:「若我把他對我說的其中一樣告訴你們,你們會拿石頭擲我,火焰會從石頭出來,把你們消滅。」(《多默福音》:13)可見多馬深得耶穌的教導。

在《多默行傳》中,耶穌說:「我是多默的兄弟」(《多默行傳》:11)。在敘利亞版本的《多默行傳》中,多默更被稱為:「默西亞的雙生子、門徒中的至高者,分享生命之隱秘的道,接受天主的兒子的奧秘。」(《多默行傳》:39)

根據《聖經》《使徒行傳》,自五旬節聖神降臨門徒後,對他們的記載便不詳了,其實各門徒是分別到各地傳教。根據《多默行傳》的記載,聖多默被派到印度傳教,他起初不願意到印度,於是耶穌在晚上向他顯現,叫他不用害怕。耶穌用了十分巧妙的方法將他送到印度去,這事大約是在公元48至49年,耶穌以二十塊銀幣將他賣給一個商人,帳單上寫着:「我,耶穌,來自猶太白冷,住在猶太的木匠若瑟的兒子,現把僕人多默賣給根達法魯斯王(Gudnaphar)的商人艾伯利(Aabbnes)。」(《多默行傳》:2)

根據歷史研究,根達法魯斯王(岡多法勒斯二世)是公元21至60年在印度西北、巴基斯坦至南阿富汗等地統治的君主。但這件事有更深的意義,那買家叫艾伯利(Abbanes),在亞蘭語abba是父親的意思,耶穌對天父便是這樣稱呼的,因此多馬便是天父的僕人。是以在《多默行傳》(163)中,印度馬茲大(Mazdai)王問多默是僕人還是自由人,他回答說:「我是僕人,但你不能向我施予任何權力,我的主人是你的主人,是整個世界、是天地的主。」

聖多默與艾伯利到達在黑海南岸的Sandaruk城,在這裡參加了一個皇帝女兒的婚宴,在婚宴上有音樂演奏,後來多馬唱起歌來,他唱的是「光明的女兒」,歌詞唱道:「皇者居住在她的頭上,她十根指頭開放天國之門,她的居室發光,充滿救贖的香氣」。當他歌唱時,周圍的人都定睛看他,看到他形相轉變,耶穌像多默的形相顯現。此事在大英博物館收藏有關多馬生平的銅盤中可見,在七幅畫面中其中一幅便是聖多默參加皇帝女兒婚宴時的情景。

根據《多默行傳》的記載,耶穌更曾與多默一起在巴基斯坦北面Taxila的地方,之後更與耶穌及他的母親一起到達Muree,距Taxila 45哩的地方,根據現今學者的考據,耶穌的母親瑪利亞便是埋葬在Muree這個地方。現今,在Muree仍有一個細小的山路通往克什米爾,傳統以來這地方被稱為"Yusmarg",意思是耶穌的草場,他們就是經過Yusu-Marg,然後到達克什米爾,這也是阿富汗商人跨越Muree及克什米爾的路線。相傳聖多默在漢朝來過中國傳道。

主要事跡

耶穌受難前,猶太人詭計多端,策劃用石塊砸死耶穌,這事的苗頭已被宗徒們看出,耶穌為了朋友感情,去復活好友拉匝祿,冒着風險到猶太省去,宗徒們一致反對,唯獨多默一人向其他同伴們說:「我們也去,都和他一起死吧!」這不是生氣的怨言,因為耶穌為了增強宗徒們的信心,所以特地要去復活拉匝祿說「拉匝祿死了,我自覺慶幸當時沒有在那裡,為了使你們更加深信;我們往他那裡去吧!」(若望福音第11章第6—16節)

耶穌在最後晚餐訓詞中說:「你們不要心慌意亂,你們要信天主,也要信我,在我父的宮殿裡有許多住的地方,不然的話,我早就說給你們了;因為我是給你們預備地方去,在我給你們預備好了地方之後,我一定回來接你們與我同住,為的是我在那裡,你們也在那裡,你們好知道那條道路。」多默向他說:「主!我們不知道您上那兒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對他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不藉着我,誰也不能與我父接近,你們若認識了我,也一定認識我的父……」(若望福音第14章第1—6)

耶穌在光榮復活後,顯現給了門徒們,當日;多默恰巧不在,當別人告知他耶穌復活顯現的喜訊時,他卻說:「除非我親眼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決不相信。」八天後,門徒們齊集一起,門戶緊閉,耶穌突然又來了,站在他們中間說:「願你們平安!」然後對多默說:「伸出你的指頭到這裡來,看看我的手,伸過你的手探入我的肋旁,不要作無信的人,但要作個有信德的人。多默虔信的回答說:「我主!我天主!」耶穌對他說:你看見了我才相信嗎?沒有看見就信的人才是有福的。」(若望福音第20章第24-29節)

聖神降臨後,宗徒們懷着滿腔神火到各處傳教,多默宗徒曾到過印度傳教,後至非洲等國,勸化許多黑人入教,後沿非洲海岸,到了瑪里布爾,聖人日夜忙碌於傳教事業,驅邪魔、顯聖跡,到處行好、救苦救難。不多時,歸化了千千萬萬的人。聖人還培育了不少德材兼優的門徒。分派他們到各地傳揚聖教。

傳說聖母臨終時,分散各地的宗徒,頃刻之間集中到聖母跟前,向聖母送終告別,這當然是個大奇蹟,獨有多默宗徒沒有及時來到,待聖母聖身安葬後,天使們在聖母墳墓上空奏樂歌唱三天。多默才趕到,多默宗徒也很敬愛聖母,切望能瞻仰聖母的遺容,迫切要求開啟墳墓、宗徒們不反對他的要求,將掩蓋墳墓的石塊移走一看,只見聖母的殮布和墳穴內滿是玫瑰花,異香撲鼻,但不見聖母的聖身,肯定聖母已經和她聖子耶穌一樣,靈魂肉身結合升天的信條,不是有一定的積極因素和促進作用了麼?看來是壞事,其實是件好事呢?

多默之死

(1)多默宗徒在瑪里布爾傳教的時候,國王沙加馬聽聞聖人的教義津津有味,樂意接受,很快就皈依了天主教,當朝的文武官員和百姓們也相繼入教。國內的邪教左道受到了排斥和擯棄。沉湎於異端迷信的人,因為失去了國王的寵幸。不但不去追求聖教真理,反而對聖人懷恨在心,密謀殺害聖人。

當聖人在城外獨居,靜思默想對越天主的時候,惡人們一窩蜂似的沖入聖人房中,用亂石各毒箭象大雨般將聖人擊倒在地。聖人安心忍受劇苦虐死;並不責罵惡人,仰首望天而死;時在公元73年,即我國漢明帝永平18年。

聖人的門徒聽到聖人殉教犧牲的訊息,紛紛趕來弔唁,非常沉痛哀傷,哭聲震耳,人人讚嘆多默宗徒的聖德。寄於永恆的悼念和哀思。門徒們將聖人遺體殯葬在聖殿裡,聖人平日所用的,手杖,被刺激性長槍和聖血一杯,都存放在墳墓里,一直保存下來。

瑪里布爾的教友們,堅守聖人遺訓,保全信德從不離背。並以聖人之名,命名本國首都。每年逢多默瞻禮,隆重舉行慶祝典禮,在大堂里熱心恭敬大主保聖多默宗徒。

(2)對於多默之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聖神降臨後,多默到巴爾諦、米太、波斯和印度等地傳揚福音,勸化了無數異教徒。馬旦王的妻子、兒子、和當地許多貴族都皈依了真教。國王大怒,將多默拘捕。聖人在加拉彌納遇難,遺骸最初被迎往敘利亞愛德撒安葬,最後遷往意大利窩爾多納城。

個人生活

公元33年(東漢光武帝二十八年),聖神降臨後,聖多默宗徒;聖巴爾多祿茂;聖達徒宗徒;聖婓理伯;聖伯多祿;聖保祿;聖安德肋都曾在亞洲傳教。聖多默宗徒(St.Thomas Apostolus)在公元52年進入印度傳教、公元72年,因傳教而埋葬於印度東海岸的梅拉普爾堡(My Lapore),已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公元33年到公元52年,這19年聖多默宗徒究竟在什麼地方?有不少學者認為是在中國漢朝的西部邊陲——新疆都護府一帶。聖巴爾多祿茂在靠近新疆的巴基斯坦(當時的里加阿尼亞國)傳教;聖達陡宗徒在波斯(今伊朗)傳教;宗徒們所到之處,都跟新疆毗鄰。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建元三年),派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公元初年,隸屬漢朝的新疆,人們安居樂業,商業發達。宗徒及其弟子們通過「絲綢之路」,進入天山南北及疏勒,喀什一帶傳教是十分可能的。那時,福音還沒有文字記載,全靠信徒們口授心記,外來的基督徒主要是在民間傳教。有關聖多默宗徒在秦尼國(即中國)建立過幾所教堂的說法,卻流傳下來了。

在印度馬拉巴古教會的《每日祈禱文里》,有這樣的詞句:「由於聖多默,印度人摒棄了崇拜偶像的錯誤;由於聖多默,中國人同埃塞俄比亞人已轉向真理;由於聖多默,人生真諦之光照亮了整個印度;由於聖多默,天國在中國飄然升起。」「印度人、中國人、波斯人、敘利亞人、亞美尼亞人,愛奧尼亞人和羅馬尼亞人,在此紀念聖多默之際,敬拜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中國的證據之一。

亞美尼亞的古老書籍中也記載說:「使徒多默在梅拉普爾堡(My Lapore)殉教之前,曾在中國傳教」。曾有一個時期有人在中國宣講福音,這個意見得到賽拉(錫拉)主教區或安加馬爾主教區的古書的支持。記載說:「為了賽拉的基督徒,從巴比倫來了一位駐印度的大主教和二位主教,一位是索科拉特的主教,另一位是馬西納的主教。馬西納Masina,即馬辛mactn,馬哈西納Mahactna,都是印度人對中國的稱謂。這是聖多默到過中國的證據之二。

在印度聖多默宗徒的墓碑上,有古敘利亞的祈禱文:「中國和印度的傳教主保——聖多默為我等祈!」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中國的證據之三。

據《正教奉褒》一書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皇上賜湯若望宣武門內天主堂側,空地一方,以資重建聖堂。孝廣文皇太后、頌賜銀兩,親王官紳等亦捐助,若望遂動工興建,並撰記立石——《都門建堂碑記》:自昔西漢時宗徒聖多默者,初入中國傳天主正教。次則唐貞觀以後,有大秦國西士數人,入中國傳教。」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中國的證據之四。

梵蒂岡手抄本的《法規匯編》中寫到:「為了紀念在巴比倫的三位使徒,設巴比倫第五教區。」三位使徒是「在中國和印度傳過教的多默,巴爾多祿茂和阿達烏斯。」這是聖多默到過中國的證據之五。

後來景教徒阿富曼尼在他的著作中寫道:「艾伯哲烏斯•索本西斯的《教規簡編》和阿姆魯斯的《景教大主教之生活》中教稱:聖多默是在中國傳道的使徒。《教規簡編》中顧盼有:天主教徒薩利巴——扎卡創立了利阿撒馬爾罕(今中亞細亞),和秦尼三大主教區(秦尼是對中國的稱謂)。秦尼主教區的建立,在狄奧西多斯大主教的著作中又一次被肯定,時間是公元825年至858年之間,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秦尼)中國傳教的證據之六。

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出以教士拉班•掃馬為代表的一個使團抵達羅馬教廷。受到樞機主教團接見,並對拉班•掃馬進行了教義的詰問,他的部分答詞如下:「聖多默和聖馬雷斯(耶穌七十二門徒之一,St.Mares)給我國傳播的福音和傳授的禮儀,我們遵守不誤。我們的許多神父曾在蒙古人,突厥人和漢人的地方教育他們。很多蒙古人已成為基督徒,有幾位王子和王妃已接受洗禮並向基督懺悔,他們在軍營中地設有教堂,十分尊重基督徒。」1288年春,拉班•掃馬參與了新教宗尼古拉四世主持的禮儀。(以上材料現存《梵蒂岡教廷檔案》)。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中國傳播福音,和傳授禮儀的證據之七。

中國基督教協會常務委員基督教神學教育教授汪維藩先生,在對江蘇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珍藏的漢畫像石研究時,驚廳地發現,一批東漢畫像石造像,竟然出現聖經故事和早期基督教的圖案。他解釋道,這些圖案介紹了以魚、飛鳥、走獸、牲畜和爬蟲組成的「天主創造世界」等聖經故事。這批漢畫像石上的圖案,表現出伊拉克、中東一帶的早期基督教藝術風格,同時又兼有我國東漢時期的藝術特點。前不久,在Fourvieve華人牧靈中心召開的「聖多默與中國傳教史」研討會上,法蘭西科學院院士Piere博士提出,聖多默極有可能來過中國,在徐州的孔望山發現的石刻壁畫就是極為有力的證據。Piere博士介紹,根據考古學的推斷,壁畫出自東漢初公元60年左右,時間跟聖多默傳教的時間也極為相符。壁畫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信仰標記,如十字架洗禮、執事、棕櫚枝、聖號等,並且還可以看得出楚王劉英受聖多默啟發,接受了信仰,受洗成為基督徒。這是聖多默宗徒到過中國傳教的證據之八。

《多默福音》

第四世紀中,耶路撒冷的西里爾主教((315~386) Cyril of Jerusalem) 認為這份文件是出自摩尼三門徒之一的手。然而,這份文件的內容有三分之一的篇幅與對觀三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有重疊,是發現的古文獻中最接近正典福音書的另一份文件。這份語錄式的福音外傳,有相當多的論述接近東方(佛禪)靈修的說法。

《多默福音》不被初期教會接納為正典之中,正因其諾斯底主義的內容。

人物紀念

根據最早期基督教歷史學家的記載,多馬曾到波斯及印度多個地方傳揚福音,他最後在印度一個城市馬拉巴(Malabar Coast)被長槍刺死,他的遺體埋葬在Madras附近Mylapore的地方。多馬曾到過印度傳教是有多項歷史證據的,他一直被公認是美索不達米亞和印度的使徒。

在公元9世紀,英國皇室(King Alfred of Wessex)特為聖多馬送捐獻給羅馬及印度。聖多馬的墓穴還在Mylapore的地方。在敘利亞及在印度的馬拉巴教會傳統以來相信聖多馬在7月3日逝世,故每年7月3日舉行紀念儀式。

基督教牧師端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