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夜訪枚乘故里(張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夜訪枚乘故里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夜訪枚乘故里》中國當代作家張檣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訪枚乘故里

大巴一直摸黑在茫茫夜色里穿行,及至到了淮安碼頭鎮的一處停車場,我們下車徒步前往枚乘故里的路面依然晦暗不明。當腳下無端被石頭絆了一下,我不免暗自抱怨,怎麼連路燈也不開啟一盞?但很快又釋然了。沉沉暮色,迎面吹拂的清風,幽深的樹木,似乎正營造了濃厚的氛圍,以暗合於枚乘生活的年代。於是如同搬演了時下電視劇的戲碼,我們恍若穿越漫漫時光,走進竹簡一般古典的夜裡,輕叩門扉會枚乘。

幽深的院落里透出微弱的光亮,這也是茫茫夜色里唯一明亮的地方,莫非枚乘夜不能寐,正奮筆疾書?

枚乘,一個不該淡忘的名字。作為西漢時期的辭賦開山鼻祖,枚乘為漢大賦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啟發了司馬相如等辭賦大家。翻開中國古代文學史,枚乘曾因七國之亂時兩次勸諫劉濞,寫下《上書諫吳王》《上書重諫吳王》而聞名於世,而使其迎來辭賦巔峰的則是他的《七發》。《七發》洋洋灑灑兩千餘言,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以華麗的文辭、瑰麗的想象,「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其文中如此寫道:「且夫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甘脆肥膿,命曰腐腸之藥」,道出了一味追求物質享受的危害。我在想,當年枚乘何以寫下《七發》如此振聾發聵的誡諭之作,一定是他內心的滾滾激情,一腔熱血驅使着他,非要以辭賦這樣排山倒海的文風來宣洩。《七發》沿屈原離騷的傳統一路逶迤而來,如閃電隱隱閃爍於漫漫時空。

走進由園林風格建築組成的枚乘故居,可以看到正堂門額上書「仁者壽」三個字,門前兩側檐柱懸掛一副楹聯:「淮陰名士,漢賦先驅,七發雄篇開一體;用舍由人,行藏在我,兩書直諫感千秋。」追溯了枚乘的文學地位和忠誠為國的一生。屋內正中是一尊枚乘青銅雕像,兩側也書寫着一副楹聯:「諫七發以省君,心意幽深追屈子;賦九篇而垂世,辭采汪洋啟相如。」

如今的枚乘故里景區,是在枚乘故居原址上復建而成。白雲蒼狗,滄海桑田,枚乘當年的故居早已不復存在,卻也並非無跡可尋,北宋《太平寰宇記》《咸豐清河志》等歷代典籍的記載,成為確定枚乘故里原址的主要來源和依據。

在枚乘故居的院落,我還留意到一棵銀杏樹,被護欄圍住,據稱有800多年的樹齡。乍看比起我在別處見到的銀杏,也許算不上高大挺拔,卻樹形奇特,虬枝蒼勁,如一隻攤開的巨型手掌。更為不凡的是,它還有着幾乎兩棵銀杏合起來的胸徑。我想象它夜夜是在傾聽《七發》的吟誦聲中生長着,在那些註定難以成眠的夜晚,在冥冥之中,也許它常常會與枚乘展開一問一答的對話和探討。光線晦暗不明,銀杏葉的形狀分辨不清,卻儼如《七發》里的句子灼灼閃亮。

夜正濃。走出枚乘故里的院落,忽然發現有人站在門前空曠處,打開手機,開啟了一款觀星App,向着西邊的夜空,辨識着星星,他幾乎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喊道:「找到了,金星。」其實,無需藉助觀星App,稍具一點天文常識,幾乎用肉眼便可識別春日夜空,金星是最明亮的一顆星。我忽然想到,恐怕正是因為沒有路燈和任何光污染,枚乘故里的夜空才恢復了本來面目,有了難得一見的純淨,使我們得以打量和仰望平時被忽略的頭頂的星星。[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