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一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一統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名詞解釋

推重國家思想與法度的統一。「大一統」之說是由董仲舒(前179-前104)提出的,用以概括《春秋》一書的思想主旨。董仲舒認為,國家需要統一法令制度,而要實現法令制度的統一,還需要統一思想。思想的紛雜不一,會使得民眾無所遵從。董仲舒選擇儒家學說作為國家統一的思想。在董仲舒看來,推重法制乃至思想的統一,是一種恆常不變的法則。

引例1

《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wú)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春秋》推重國家思想與法度的統一,這是天地永恆的法則,是古今相通的道理。如今老師講授不同的道理,人們發表不同的議論,百家學說各異,宗旨不同,所以居上位者無法秉持統一的標準。法令制度屢次變換,臣民不知道如何去遵守。我認為凡不屬於六藝科目及與孔子相關的學說,都要禁止,不許他們同時發展。乖僻不正的學說禁絕了,然後綱紀可以統一而法令制度可以顯明,民眾就知道所要遵從的法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