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韋曲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韋曲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地處西安市南部,長安區北部,少陵塬西北端。東接大兆街道,南畔杜曲街道,西南與王曲街道相連,西連郭杜街道,北鄰雁塔區長延堡街道,總面積51.18平方千米。韋曲街道境內歷史古蹟有世界文化遺產興教寺塔、佛教華嚴宗祖庭華嚴寺、唐韋皇后墓、塔坡簡寧塔、唐代牛頭寺、法幢寺和宋代所建杜公祠(杜甫祠)。紀念地有楊虎城將軍陵園。截至2020年6月,韋曲街道下轄73個村(居),其中:50個社區、23個行政村。2011年,韋曲街道總人口21萬人,農業總產值達到2.9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29.4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7億元。[1]

中文名: 韋曲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

地理位置: 西安市南部,長安區北部,少陵塬西北端

面 積: 51.18 km²

下轄地區: 50個社區、2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新華街西段275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710100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21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漢時引水環曲成渠即漕渠(今皂河),西漢至唐代韋氏貴族世居於今韋曲西村漕水(今皂河)處,唐代韋姓舉行祓禊盛會,於此曲水流飲,相聚為樂,故名韋曲。

建置沿革

明時為咸寧縣南鄉韋曲里。

清代設韋曲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設韋曲區、鎮、鄉、聯保。

1949年5月20日起,先後設韋曲區(轄10鄉)、韋曲鄉。

1954年,歸長安縣政府直屬,轄9鄉。

1958年,成立韋曲公社。

1961年,分設出申店、杜陵2公社。

1966年,改名紅旗恩民公社。

1968年,改稱紅旗公社革命委員會。

1972年,復稱韋曲公社。

1981年,改名韋曲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改設為鎮,轄16生產大隊。

2002年,將原申店鄉和杜陵鄉併入韋曲鎮,轄46行政村、188村民小組、8社區。

2003年5月,撤鎮設立韋曲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韋曲鄉轄韋曲第一、韋曲第二2個社區和西安海紅軸承廠、長安縣醫院、縣氮肥廠、504研究所等6個家委會以及夏店、北里王、南里王、皇子坡、西兆餘、韋曲東、韋曲西、上塔坡、下塔坡、蔣家、張家、首帕張、首帕張堡、西崔家莊、東崔家莊、侯家灣16個行政村。1996年,杜陵鄉轄東兆餘、棗園、簡王井、大府井、南伍、西北、新寨子、舊寨子、新和、栲栳、四府井、朱坡、羊村、蕉村、高望堆、韓家灣16個行政村。1996年,申店鄉轄紅旗手錶廠、長安一中、長安師範、長安二紡廠4個家委會和申店、水磨、崔家營、魯家灣、幸駕坡、何家營、瓜洲、水寨、局連、東四府、西四府、雙竹、徐家寨13個行政村。2002年區劃調整後,韋曲街道轄青年街、北街、西街、友誼街、東街5個社區,東韋、西韋、上塔坡、夏殿、西崔家莊、北里王、張家、首帕張堡、西兆餘、東崔家莊、皇子坡、下塔坡、南里王、候家灣、首帕張、蔣家、申店、西寨、水磨、崔家營、魯家灣、幸家坡、何家營、瓜洲、水寨、局連、東四府、西四府、雙竹、徐家寨、東兆餘、杜陵棗園、簡王井、大府井、南伍、西北、新寨子、舊寨子、新和、四府井、栲栳、羊村、蕉村、韓家灣、高望、朱坡46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轄長樂、廣場、南街、友誼街、新華街、東街、青年街、航天、鳳棲路、表廠10個社區,韋曲東、韋曲西、東崔家莊、西崔家莊、首帕張、首帕張堡、皇子坡、夏殿、南里王、北里王、上塔坡、下塔坡、西兆餘、侯家灣、張家、蔣家、東兆餘、西北、栲栳、蕉村、高望堆、朱坡、棗園、大府井、南伍、舊寨子、新寨子、新和、四府井、羊村、韓家灣、簡王井、申店、何家營、瓜洲、局連、東四府、西四府、雙竹、水寨、徐家寨、水磨、魯家灣、幸駕坡、西寨、崔家營46個行政村;下設188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韋曲街道下轄73個村(居),其中:50個社區、23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新華街西段27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韋曲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南部,長安區北部,少陵塬西北端。東接大兆街道,南畔杜曲街道,西南與王曲街道相連,西連郭杜街道,北鄰雁塔區長延堡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千米,總面積51.18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3千米。

地形地貌

韋曲街道地處渭河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有風棲塬、少陵塬、神禾塬等黃土台塬。

=氣候特徵

韋曲街道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冬季比較乾燥寒冷,春季溫暖,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濕潤。多年平均氣溫15.5℃,1月平均氣溫-0.9℃,7月平均氣溫26.8℃。無霜期年平均216天,年平均日照時間2177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其中以9月最多。

水系水文

韋曲街道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潏河、皂河等2條。

自然災害

韋曲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滑坡、積水等。滑坡災害年均發生0.5次,多出現在每年7—9月的多雨季節。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轄區總人口2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2萬人,城鎮化率72.4%。另有流動人口1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0.8萬人,占51.4%;女性10.2萬人,占48.6%;14歲以下2.7萬人,占12.8%;15—64歲17.4萬人,占82.9%;65歲以上0.9萬人,占4.3%。2011年,韋曲街道人口出生率7.31‰,人口死亡率1.88‰,人口自然增長率5.4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013.2人。

經濟

綜述

財稅收支

2011年,韋曲街道財政總收入4.6億元,比上年增長56.6%。

人民生活

2011年,韋曲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115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韋曲街道耕地面積1.2萬畝,人均0.06畝。2011年,韋曲街道農業總產值達到2.9億元。

種植業

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韋曲街道油料作物種植面積300畝,產量6噸;蔬菜種植面積1200畝,主要品種有西紅柿、韭菜。

畜牧業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韋曲街道生豬飼養量0.7萬頭;家禽飼養量0.8萬羽。

生產條件

2011年,韋曲街道大型農業機械430台(輛)。

第二產業

工業以加工業為主。2011年,韋曲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7%。2011年,韋曲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家,職工61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3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商業網點8713個,職工24500人。2011年,韋曲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7億元,比上年增長3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30%。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郵政網點8個,業務收入2498.9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8個。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974.7萬元。

交通運輸

韋曲街道交通便利,西安地鐵2號線境內通勤。西柞高速從東面貫穿南北。西部大道、子午大道、韋鳴公路,韋斗公路縱橫交錯。X211、X310、X318貫穿全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幼兒園15所,在園幼兒2310人,專任教師330人;小學15所,在校生8500人,專任教師4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5所,在校生5500人,專任教師18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11600人,專任教師1070人;普通高等院校10所。主要學校有西北政法大學、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西京大學、長安區第一中學等。2011年,韋曲街道教育經費達0.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00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藏書4000餘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6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6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民間自樂班27個,中老年歌詠隊4個,表演隊12個;文化室39個,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室外文體活動面積5000多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社火芯子、踩高蹺、獅子舞和迎春鑼鼓等。水磨村鑼鼓獲得在江蘇無錫舉辦的全國民間鑼鼓表演大賽金獎;何家營鼓樂多次出國進行文化友好交流演出,被列入市、省、國家、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何忠信被評為市、省、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體育場地5個。100%的城市社區和7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韋曲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6個,衛生院30個;病床60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6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9張,固定資產總值0.8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400人,其中執業醫師300人,執業助理醫師600人,註冊護士50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7人、執業(助理)醫師4.3人、註冊護士2.4人。2011年,韋曲街道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2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14萬人,參合率97.8%;孕產婦死亡率13/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2‰、2.3‰、0.9‰。

勞動就業

2011年,韋曲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636人,有137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3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

社會保障

2011年,韋曲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02戶,人數6383人,支出1828.7萬元;城市醫療救助6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63人次,共支出13.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40戶,人數2612入,支出362萬元,月人均116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2人,支出1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27人次。

歷史文化

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

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該墓地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規模大,規格高,主從分明,序列整齊,時代自西漢中晚期延續至王莽時期。墓地核心區域是一平面略呈方形的墓園,墓園周圍有規律向心祔葬12座中、小型墓。墓地已出土各種器物3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玉器、青銅器、鐵器、早期瓷器、陶容器、陶俑、陶建築材料、漆木器、封泥等。其中鎏、錯金銀裝飾的彩繪御賜車馬,彩繪陶、早期瓷、編列成套的量器衡器等,都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印面為4X7厘米的「張」字大印和「衛將長史」銅印及封泥則為墓主的確定提供了力證。鳳棲原西漢家族墓地是迄今所見要素最為完整的西漢列侯家族墓地,是西漢家族墓地研究的絕好標本之一。不僅墓園要素齊全,由墓園到家族墓地的變化特徵亦明顯,布局清楚,脈絡明晰,綿延久遠,從葬豐富,有非凡的考古學歷史學價值。許多獨特的精美文物或成組成套文物組合,為考古學研究提供了時代準確的標尺資料。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教寺塔

興教寺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少陵原畔興教寺內,是佛教傳播史上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及其弟子窺基和新羅弟子圓測的舍利墓塔。興教寺為佛教法相宗(又稱唯識宗、慈恩宗)祖庭之一,興教寺塔即唯識宗的三位祖師墓塔,在佛教傳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塔,展現了佛教沿絲綢之路傳至長安後的發展及其對朝鮮半島的影響。1961年03月04日,興教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0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興教寺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長安華嚴寺塔

長安華嚴寺塔,位於陝西省長安區韋曲街道少陵原半坡華嚴寺內。華嚴寺創建於唐貞觀年間,為華嚴宗祖庭。清乾隆年間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毀,現僅存磚塔兩座。東邊一座為華嚴宗初祖杜順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層,高約13米,塔上鑲有石刻「嚴主」兩字,二層上有「無垢淨光寶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年)刻《杜順和尚行記碑》,現移至陝西省博物館保存。西邊是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即澄觀)塔,六角五層,高約7米,塔上鑲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秦王墓

明秦王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境內,為明代13代秦藩王家族墓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起,太祖朱元璋建藩封王,將地位僅低於皇太子的次子朱樉封為秦王,並設西安府。由於秦王在諸位藩王中年齡最長,兵權最重,又擔負着拱衛西北邊疆的重任。「首藩者,宗盟之長」也,故秦藩國被稱為「天下第一藩」。秦藩國之大,藩王之多,享國274年,伴隨明朝始終,共有十四座明秦藩王陵存世,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除末代秦王外,有十三位秦王都埋葬在西安東南郊的鴻固原與少陵原上,這些秦王墓葬被俗稱為「西安明十三陵」,準確的說應該叫「西安明秦藩王十三陵」。西安少陵塬素有「九井十八寨」之稱,是因為明朝在建立初期就已經對建陵墓有着嚴格要求。規定藩王、諸王出生後兩歲,開始修建陵墓,修好後只留一個天井,死後才封葬,諱避墓,稱為井,每個井就是一處藩王宗室陵。所以,臨近王陵的村落多以「井」命名。以大府井為首第一代秦愍王,接下來二府井、三府井、四府井、五府井、簡王井、康王井、龐留井、世子井(十子井)等。2006年5月25日,明秦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