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葉蛇總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葉蛇總管

大葉蛇總管,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顯脈香茶菜Rabdosia nervosa (Hemsl.) C. Y. Wu et H. W. Li的全草。分布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利濕和胃,解毒斂瘡之功效。常用於急性肝炎,消化不良,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燒燙傷,毒蛇咬傷。

中文學名 大葉蛇總管 唇形科
別稱 藿香、山薄荷、鐵菱角、藍花柴胡、脈葉香茶菜 香茶菜屬
植物界 顯脈香茶菜
被子植物門 分布區域 陝西、長江中下游、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雙子葉植物綱 採收時間 7-9月
管狀花目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辛、苦,性寒。

歸經

歸肺、脾經。[1]

功效

利濕和胃,解毒斂瘡。[2]

主治

用於急性肝炎,消化不良,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燒燙傷,毒蛇咬傷。[3]

相關配伍

  1. 治急性傳染性肝炎:大葉蛇總管15-60g。水煎服。
  2. 治毒蛇咬傷:大葉蛇總管15-60g,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傷口周圍。
  3. 治膿皰瘡[註 1],濕疹,皮膚瘙癢:大葉蛇總管鮮草水煎,洗患處。(1-3方出自《廣西中草藥》)
  4. 治燒燙傷:取大葉蛇總管葉或莖配方研細末,調油塗敷患處。(《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形態特徵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方形,全株被毛。葉對生;橢圓狀卵形或披針狀卵形,長3~8厘米,寬1~3.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邊緣有粗鋸齒,基部漸狹,下延於葉柄;葉背有透明腺點,脈上有短柔毛。圓錐狀豪傘花序,對生於葉腋或頂生於株端;苞片披針形;花紫色或淡紅色,唇形;花萼鍾狀,有5齒和10條脈紋;花冠上唇反折,4裂,下唇作船形,基部狹;雄蕊4,2強;花柱2裂。小堅果寬倒卵形,褐色,有腺點,頂端有毛,外有宿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高達1m。密被倒向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1cm,被微柔毛;葉片狹披針形,長3.5-12cm,側脈兩面隆起,上面僅脈上有微柔毛,下面近無毛。聚傘花序具梗,5-11花,於莖頂組成疏鬆的圓錐花序,花序軸及花梗均密被微柔毛;苞片狹披針形;小苞片條形,細小;花萼鍾狀,長約1.5mm,外密被微柔毛,齒5,披針形,銳尖,與筒等長,果時萼增大,呈寬形,被微柔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相關論述

  1. 《南京民間藥草》:「舒氣,助消化。」
  2. 《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消腫。主治急性傳染性肝炎,毒蛇咬傷,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
  3. 《全國中草藥匯編》:「外用治燒燙傷。」

視頻

可以治毒蛇咬傷的蛇總管
農村里常見的野草,人稱「蛇總管」,快看看你家門口有沒有!

注釋

  1. 「膿皰瘡」:名「傳染性膿皰病」,俗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通過接觸傳染的淺表皮膚感染性疾病,以發生水皰、膿皰,易破潰結膿痂為特徵。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大皰性和非大皰性膿皰瘡兩種類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