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壩村(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壩村

中文名 : 大壩村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

大壩村隸屬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是省定貧困村,毗鄰南亨鄉夾湖鄉,是武當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由原大壩村、河口村、羅塘村、三聯村合併組成的一個行政村。 全村共有26個自然村,26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耕地2484.97畝,且大部分為低產田。有山林地面積27719畝,大部分為桃樹、李樹、臍橙。有荒地面積760畝。 大壩村境內溫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9.3℃,年極端最低溫-6℃,極端最高溫39℃,全年無霜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553.8mm,雨量集中在4月—7月,適宜各種農作物生產和果業發展。 [1]

基本村情

武當鎮大壩村位於武當鎮北部,東臨定南縣,南和連平交界,西靠楊村鎮,北靠南亨和夾湖鄉,是武當鎮最大的一個行政村。全村國土面積26.2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2484.97畝、林地面積21599.8畝。下轄村小組34個,戶籍人口1531戶5735人,常住人口1296戶3665人,本村姓氏主要有葉姓和劉姓。 大壩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7戶659人,已脫貧151戶632人,2020年預脫貧的有16戶27人,貧困發生率0.47%。掛點幫扶單位為龍南市公安局。

建制沿革

武當鎮解放前夕屬龍南縣大壩鄉。解放初屬臨江區大壩鄉。1952年分為大壩、崗上兩鄉。公社化時先屬臨江鎮。1961年屬楊村區武當山公社。1963年冬又併入南亨公社。1972年從南亨公社分出設武當公社,1984年改稱鄉,1989年撤鄉建鎮,大壩村由原大壩村、河口村、羅塘村、三聯村合併組成,繼承了原來的叫法,還是叫「大壩」。

經濟概況

2019年大壩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94萬元,主要為公益林補助、土地流轉管理費用、魚塘租金、龍南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管理費、百村創業園店面租金等。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3元,較2018年度增長12%,主要來源是銷售鷹嘴蜜桃、臍橙等農特產品以及開店經商和務工等。 主要農業產業有鷹嘴蜜桃、臍橙、錐栗、水稻蔬菜和油茶種植等,2020年以來,共落實早稻種植325.4畝,薯類、豆類、玉米等其它糧食作物570畝。 村集體山水林田湖資源及店面等固定資產有:公益林補償816.1005畝;百村創業園店面104.43㎡;山塘流轉1.5畝。

歷史人文= 姓氏由來 劉姓於康熙年間,大約400年前從福建遷入龍南,大壩羅塘劉姓開基祖是志崇公,字福頎。其子孫主要分布在大壩村的高圍、梨樹下、老屋下、細社等村民小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