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寒 | |
---|---|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19日-21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
節氣來由 [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氣候特點 [2]
1、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
2、一年中雨水最少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語,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3、寒潮頻繁
大寒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
節氣習俗 [3]
八寶飯,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製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
「喝粥」,即俗話說的「喝臘八粥」,臘月逢八日喝粥風俗由來已久,這種粥由米、豆、棗、蓮、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圓、葡萄乾、核桃仁等放一起熬製而成。
「縱飲」,指放開宴樂,縱情喝酒。東漢蔡邕《獨斷》稱:「臘者,歲終大祭,縱吏人宴飲也」。
「做牙」,亦稱「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儀式,俗稱的美餐一頓為「打牙祭」即由此而來。做牙有「頭牙」和「尾牙」的講究,頭牙在農曆的二月二,尾牙則在臘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大寒節氣的由來和習俗祥安閣風水網,2016-04-15
- ↑ 大寒節氣的氣象特點是什麼 5068兒童網,2019-01-08
- ↑ 大寒的相關習俗有哪些 第一星座網,201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