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峽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峽谷
圖片來自taiwannews

大峽谷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西北部,是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以上的沖蝕而形成,色彩斑斕,峭壁險峻。1979年大峽谷被列入世界遺產[1] 。在許多非權威版本的世界七大自然奇觀列表上都有大峽谷的名字。目前由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管理。

簡介

大峽谷總長446公里,平均深度有1200公尺,寬度從0.5公里至29公里不等。科羅拉多高原抬升時,科羅拉多河及其支流切割層層沉積岩,由此形成了大峽谷。將近20億年來的地質變遷史一覽無餘。

大峽谷最深處約1900公尺。從李氏渡口(Lee's Ferry)至漢斯險灘(Hance Rapid),峽谷平緩傾斜,岩層顯露無遺。從谷底至頂部沿壁露出從前寒武紀新生代各期的系列岩系,水平層次清晰,岩層色調各異,並含有各地質時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峽谷終止于格蘭德瓦什崖(Grand Wash Fault)。


地理環境

在由板塊活動引起的造山運動以及地殼隆起的共同作用下,沉積岩被抬高上千英尺,從而形成了科羅拉多高原。海拔的升高也導致了科羅拉多河流域降雨量的增加,但並未足以改變大峽谷地區半乾旱的氣候。隨後的山體滑坡及其它塊體移動又造成了向源侵蝕河流襲奪,種種的這些都傾向於加深、擴展乾旱環境中的峽谷。

地殼隆起並不均勻,這就導致大峽谷的北岸比南岸高出三百多米,並且科羅拉多河與南岸更靠近些。北岸高地降水量相對較高,其幾乎所有徑流都流向大峽谷中;而南岸高地的徑流則順着地勢向着背離峽谷的方向流去。這就加劇了峽谷的侵蝕,使科羅拉多河北岸的峽谷及其分支更快地拓寬。

由於海拔差異,峽谷北岸的氣溫相對低於南岸。冬季,該地區常有大量降雪。從北岸觀望,峽谷的擴張較為明顯。

大峽谷的邊緣是一片森林,越往峽谷中走溫度就越高,到峽谷底端則近似荒漠地帶,因此大峽谷中包含了從森林到荒漠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國家公園內的植物多達1500種以上、並有355種雀鳥、89種哺乳類動物、47種爬蟲動物、9種兩棲類動物、17種魚類生活其中。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是大峽谷的眾多熱愛者之一,他多次在此獵捕美洲獅或是欣賞風景。

自然景觀

峽谷岩壁的水平岩層清晰明了,這是億萬年前的地質沉積物,如同樹木的年輪一樣,為人們認識地質變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岩石並不通體都是堅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經不住風吹雨打或激流衝擊,時間一長便消失得無了蹤影,而留下來的部分,其形狀往往很奇特。包括天然石橋、千迴百轉的通幽曲徑、兩崖壁立千仞,夾持一線青天的景色,另外的一些由水流衝擊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狀千奇百態,色彩通紅如火,每一處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置身其中,猶如來到仙境一般。 峽谷兩壁及谷底氣候、景觀有很大不同,南壁乾暖,植物稀少;北壁高於南壁,氣候寒濕,林木蒼翠;谷底則乾熱,呈一派荒漠景觀。蜿蜒於谷底的科羅拉多河曲折幽深,整個大峽谷地段的河床比降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 50的比降還很集中,這就造成了峽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騰的景觀。因為如此,沿峽谷航行漂流成為引人入勝的探險活動。


參考文獻

  1. 世界文化遺產概論,台南社區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