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斑裸胸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斑裸胸鯙
原圖鏈接

大斑裸胸鯙 又稱豆點裸胸鱔[1],Gymnothorax favagine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脊索動物門海鱔科裸胸鱔屬的一種魚類。中文學名豆點裸胸鱔拉丁學名Gymnothorax favagine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別   稱大斑裸胸鯙、黑斑裸胸鯙、薯鰻、錢鰻。

簡介

豆點裸胸鱔,又名大斑裸胸鯙、黑斑裸胸鯙,俗名薯鰻、錢鰻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個種。

分布

本魚分部於印度太平洋溫暖海域,包括紅海南非留尼汪馬達加斯加科摩羅毛里求斯阿拉伯海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馬爾代夫等海域。

形態

體延長而呈圓柱狀,尾部側扁。[2]吻圓;上、下頜略呈鉤狀。尖牙;上、下頜齒單列,頜間齒單列,鋤骨齒在大型個體上由前向後由單列逐漸變為雙列。脊椎骨數139-143。本種體色由白、灰白至灰褐色;體表具許多圓黑斑點,斑點的直徑隨著魚體成長並不顯著地增大,而是斑點數量增加;頭部斑點密度較高,且常形成類似蜂巢狀的斑紋。斑點數量和斑點間隔有相當大的變異。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淺海珊瑚、岩礁的洞穴及隙縫中。以魚類為主食。黑斑裸胸鯙的斑點間隔因受地點、體型及族群等因素影響而有很大的變異。大型個體棲穴附近經常可見清潔性動物,如魚醫生、清潔蝦等與其共生,為大鯙進行清潔性服務,清除體表或口腔中的寄生蟲,如魚蝨、橈腳類等。

特徵

本魚體色淡或灰白,體表有許多大圓形的黑色斑點;背部和側面的圓點較大,頭部的斑點則小而密,且形狀較不規則。牙齒銳利,亦造成對手嚴重傷害。體型側扁延長,頭部及尾部尤其側扁。上頷骨有齒三列,背鰭起於鰓部圓孔上方。尾端渾圓。體長可超過1米。生活在水深0-40米。

生態

本魚棲息在熱帶珊瑚礁的縫隙中,為夜出晝伏的魚類,嗅覺靈敏但視覺不佳,游泳能力不強,具領域性,性情兇猛,以獵食其他魚類、甲殼類為主食。


經濟利用

食用魚,常在海產店見到,肉質腥,紅燒時多加姜、辣椒以去除腥味。另外也常被養在水族箱供觀賞。曾有雪卡魚毒的紀錄。一般利用延繩釣、陷阱籠具等漁法捕獲。生猛海鮮店常見本種;亦有剖開曬乾加工後食用的方式。大型個體在水族館中展示,相當能吸引遊客的注意。


中藥材

  • 種中文名:豆點裸胸鱔
  • 【藥 名】:豆點裸胸鱔
  • 【拼 音】:DOUDIANLUOXIONGSHAN
  • 【來 源】:為海鱔科動物豆點裸胸鱔的全體。
  • 【功 效】:消炎收斂,散寒止痛。
  • 【主 治】:用於氣血瘀結肛門生痔、便時有物脫出、出血較多、肛門墜痛、內外痔塊混合腫大、大便排出困難、感不易排淨,用於寒凝氣滯、胸痛脹悶、疼痛時輕時重、甚至胸痛徹背、掣及左肩、臂部作痛。
  • 【性味歸經】:澀咸,溫。入肺、心、大腸三經。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適量。
  •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南海
  •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後,洗淨焙乾,全體入藥,或煅炭用。
  • 【拉丁名】:Gymnothorax fav-aginea (Bloch et Schneider)。
  •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大斑裸胸鯙簡介. 百度百科. 
  2. 大斑裸胸鯙簡介. 台灣魚類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