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河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河唱導演: 柯永權 / 楊植淳 / 和淵,主演: 蘇陽 / 劉世凱 / 張進來 / 魏宗富 / 馬風山,類型: 紀錄片 / 音樂,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9-06-18(中國大陸),片長: 98分鐘,又名: The River in Me。

自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誕生至今,中國的電影已走過了一百年多的歷程[1]。中國電影史上有三次產業發展時期[2]

劇情

國內首部巨幕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拍攝歷時700天 , 從源頭無人區到入海口,跨越70萬平方公里黃河全境,0距離跟蹤 、360度紀錄民族音樂家蘇陽和影響他的「秦腔、皮影、陝北說書、花兒」4個音樂母體和4個性格、生活境遇各異的民間藝人,旨在通過5個人的故事,書寫13億人的共同命運。

影片特色

《大河唱》,從詩與歌的源頭開始,沒有終點。 影片沿着當代音樂人蘇陽的軌跡,深入記錄了影響他的四種民間藝術,和四個有代表性的民間藝人——說書人劉世凱、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花兒歌手馬風山、百年皮影班班主魏宗富,描繪了藝術在民間的狀態,和那些固守在土地上生活並歌唱着的人。

年過六旬的說書人劉世凱,靠不爛之舌把古今故事唱得猶在眼前;民營秦腔劇團團長張進來,台上嘶吼着悲歡離合,台下艱難維繫着熱愛的劇團;從小痴迷「花兒」卻被人嘲笑「不正經」的馬風山,只有在唱歌時離煩惱最遠;肩負皮影世家使命的老農魏宗富,面對「藝人死光,皮影滅亡」的光景也不知所措…… 不是大河在唱,是生活在唱。我們的土地,黃河的源頭,是音樂沖開束縛生長出來的地方。《大河唱》唱的不僅是民間的音樂,還是生而為人的力量——大地上有一群人如此用心用力地活着,硬是把日子過出滋味,在塵埃里看到了光亮。魏宗福皮影演出 用每一滴水,把黃河唱遍 《大河唱》脫胎於蘇陽的「黃河今流」藝術計劃,他希望擴展舞台,藉助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形式,探索「斷流」之後的流淌,是為「今流」。這位從黃河邊出走的民族搖滾音樂人,一直致力於將民間與現代嫁接,用「中國人自己表達的方式」歌唱今天的生活。 「世界上好聽的音樂、好看的藝術都有一個共性,一定是傳統或者是現代,所有的傳統都曾經是現代的,所有現代的都會成為過去。

人的未來一定在於過去,不紮根於你所在的土地,不可能真正擁有未來。」 蘇陽的歌里有我,有你,有今日中國,在他背後,曾經影響過他和我們的「說書、秦腔、花兒、皮影」也有自己的新生。 影片由製作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喜馬拉雅天梯》等「爆款」紀錄片的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操刀。歷時三年,年輕的團隊將攝影機架到最遠的河邊,埋進偏僻的土地里,採用「田野記錄」的方式,與被拍攝對象同吃同行同勞作,像種地一樣「耕作」了1600多小時的生活影像,每一幀都帶着泥土的氣息,將西北的蒼茫與凜冽拍出了獨具張力的視覺美感。人與神,自然與土地,傳承與消亡,城市與鄉村……沒有激烈的衝突,只是真實的記錄,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處境裡矛盾着、堅守着、肩負着、歌唱着,還原生命本真的模樣。 住在黃河邊的這些人,喝慣了黃湯,吃慣了風沙,千百年來不變的主題是活着。蘇陽比他們走得要遠一點,他還想讓黃河水流到大海的另一端。「我生活的地方就那麼大,它是土地的一小部分。

我們說好了這小部分的事,可以讓全世界去聽這樣的歌。」張進來舞台對戲 和故鄉一起搖滾 《大河唱》已陸續在蘭州、銀川、西安、成都、濟南、北京等地進行點映,掀起土地與音樂的浪潮。蘇陽還親自出現,與觀眾集體大合唱他的經典曲目《賢良》,影院比在音樂會現場還要嗨。 黃河在今天,不管她枯竭或者再生,我們都是這河裡的一滴水,也是奔騰的流沙,被時代裹挾,隨巨流向前。為何當我們看似很近,故鄉卻越退越遠?有人說:「如果你病了,就回到出生的地方,喝一碗湯,就好了。」 《大河唱》是急流中的安魂曲,銀幕上的歸鄉路,帶你到源頭找尋答案與營養。

電影網訊

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唱天地、唱神明、唱生命、唱愛情……《詩經》里的那一條河,順流而下,一直唱到今天。 沿黃河出發,從源頭無人區到入海口,跨越七十萬平方公里……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記錄了一位探尋用中國人自己的方式歌唱當下的音樂人蘇陽,和四位固守土地的民間藝人。影片將於6月18日全國上映。

視頻

大河唱 相關視頻

國內首部巨幕音樂紀錄電影《大河唱》預告片
電影《大河唱》首映 清華學子記錄黃河流域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