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爪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爪草學名Spergula arvensis)是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大爪草屬(Spergula)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叢生,高可達50厘米,多分枝,被疏柔毛,葉片線形,頂端尖,稍彎曲,托葉小,膜質。聚傘花序稀疏;花小形,白色;花梗細,果時常下垂;萼片卵形,花瓣卵形,子房卵圓形,花柱極短。蒴果寬卵形,種子近圓形,稍扁,6-7月開花,7-8月結果。

分布於北非印度北溫帶以及中國大陸貴州黑龍江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00米至200米的地區,一般生長在江邊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該種可作家畜飼料。由於該種生長迅速對發生地的種植業形成了嚴重的危害,尤以馬鈴薯蕎麥燕麥受害最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莖叢生,高13-50厘米,多分枝,被疏柔毛,上部具短腺毛。

葉片線形,長1.5-4厘米,寬0.5-0.7毫米,頂端尖,稍彎曲,具1明顯中脈,無毛或疏生腺毛;托葉小,膜質。

聚傘花序稀疏;花小形,白色;花梗細,果時常下垂;萼片卵形,長約3毫米,頂端鈍,被腺毛,邊緣膜質;花瓣卵形,全緣,頂端鈍,微長於萼片;雄蕊10,短於萼片;子房卵圓形,花柱極短。

蒴果寬卵形,直徑約4毫米,5瓣裂,明顯長於宿存萼;種子近圓形,稍扁,直徑1.2-1.3毫米,具狹翅,兩面具乳頭狀凸起。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雲南(昆明)、貴州(盤縣)。北溫帶廣布,南達印度和北非。模式標本采自歐洲。生於江邊草地。

這是甚麼植物? Spergula arvensis 大爪草(清境農場)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繁殖方法

大爪草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傳播繁殖:

⑴自由傳播:由於大爪草產籽率極高,它每株能結10-40個花蕾,每個花蕾到夏、秋季就產生20粒左右籽粒,並且邊開花邊結籽,同一株上部還在開花下部的籽粒已經成熟掉粒;其次,籽粒成熟較快,一般30天左右成熟。爪草籽粒小、重量輕,風力也能傳播,第二年就能覆蓋旁邊的地塊。

⑵反芻動物傳播:反芻動物的糞便也能傳播,反芻動物吃了之後,它成熟了的籽粒經過這種動物的腸胃不能消化,籽粒隨糞便排出後還能繼續發芽生長,所以雖然有些適於生境相隔甚遠,也能通過牲畜貿易進行傳播繁殖。

傳播繁殖速度跟土地的肥沃和疏鬆程度成正比,在肥沃、疏鬆的土壤里長勢好,產生的花蕾也就多,瘠薄的土地里長勢差,產生的花蕾就少一些。它在肥沃、疏鬆的土壤里能分櫱發枝,株形也較高,在瘠薄和板結的土壤里是獨苗。株形也較矮,因此它的傳播繁殖速度跟土地的肥沃和疏鬆程度成正比:同一株大爪草可以邊開花邊結籽,籽粒成熟較快:花期長,同一植株的花可以從5月份開到9月份左右,同一株下面的花結籽落入土壤里已開始生根發芽,上部還在開花;同年多發性植物,當年的籽粒掉地還能發芽開花和結籽:再發性植物,用一塊土地不種農作物一年,在大爪草開花之前(為杜絕它的籽粒來源)把土地耕翻,翻後一月後又有大量幼苗長出,再耕翻又如此,一年耕翻3次之多仍然沒有撲滅這種雜草,故而它對熟地的侵略更強。

物種危害

大爪草對發生地的種植業已形成了嚴重的危害,它發展快、生長密,可大量的吸收土壤里的肥力,農民給土地施的肥越多它長勢就越旺、發展速度就越快,因而造成糧食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除草困難,因它有同年多發性、再發性、開花產籽多、發展快等特點,使農民在同一片土地勞力投入量大量增大。其抗逆性強、擴繁快,對耕地和草場構成嚴重影響.大爪草危害多種旱地作物及草場,尤以馬鈴薯、蕎麥和燕麥受害最重,嚴重阻礙了當地糧食生產的發展。

防治方法

⑴在發生區內,小麥播種時用綠麥隆、丁草胺等除草劑進行芽前土壤處理。

⑵播種後,雜草出齊時用選擇性除草劑二甲四氯2.4-D、百草敵等作莖葉噴霧。

⑶輔以人工拔除,在收穫前將田間未開花的植株清除。

⑷做好收穫、脫粒、保管工作,清除大爪草種子。

⑸加強植物檢疫工作,杜絕人為傳播,發生區最好劃定疫區,及時清除控制蔓延。

參考文獻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爪草. 《中國高等植物數據庫全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