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硨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硨磲,又稱巨蚌、庫氏硨磲,是最大型的雙殼貝類動物,重可達300公斤,殼寬可達1.3米。棲息於南太平洋印度洋的珊瑚礁。大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料消化吸收。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雙殼綱

目: 簾蛤目

科: 烏蛤科

亞科: 硨磲亞科

屬: 硨磲屬

種: 大硨磲

體長:1.3米

體重:300公斤以上

生命:100歲以上

食性:主食浮游生物

習性:生活在熱帶海洋的淺水環境

分布:南太平洋和印度洋


一、說起硨磲,很多人就理所當然的想起那些活在海里的五顏六色的貝殼,將硨磲等同於活體硨磲、活體貝殼。

實際上,用來加工工藝品的硨磲很少有用活體的硨磲貝來雕刻加工的,因為活體硨磲的材質達不到加工的要求,質地較脆、較薄。能用來加工的都是那些老硨磲、古硨磲、硨磲化石、玉化硨磲等,大多數沉積在海底千百年了,少部分來自地質變遷的山上。

二、硨磲是貝殼,海裡面的硨磲貝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硨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貝類,但是它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硨磲生長緩慢,少部分地區用來食用,其外殼也不能用來做工藝,而隨着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硨磲的生長環境更是受到嚴重影響。那些能用來加工的硨磲原料可以說跟其他礦質寶石一樣,只會越來越少,具有稀缺性。

三、捕撈硨磲破壞生態環境,硨磲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

硨磲確實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國際組織也將硨磲列為禁止國際貿易的名錄。但是那些已經在海底沉寂了千百年的硨磲化石,應該合理的加以開採和利用,變廢為寶。開採硨磲對海底生態環境的影響或多或少確實是有,但是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人類跟海洋索取的又何止是硨磲?開採其他海底資源比如石油、可燃冰、天然氣等,都會影響到海洋的生態,實際上開採硨磲還沒有這些動作動靜大。

外形特徵

大硨磲,殼最寬處可達1.3米,重約300公斤以上,是一種最大的貝類。一扇大的貝殼,可作嬰兒浴盆。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以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鐵鏈折斷。 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表面白色,十分粗糙,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重疊的皺褶。貝殼內面也為白色,但富有光澤,有與放射肋相應的肋間溝,鉸合部狹長,兩殼都有主齒和後齒各一個。主齒短,後側齒弱。大硨磲的外貌並不漂亮,但在海里張開貝殼時,體內色彩艷麗,不但有孔雀藍、粉紅、翠綠、棕紅等鮮艷的顏色,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花紋。 大硨磲殼頂前方有一足絲孔。幼體時,其殼頂前方凹入的部分有強壯的足絲伸出,成體時足絲孔封閉。外韌帶狹長,為棕褐色,幾乎與貝殼後部等長。背緣較平,腹緣為波浪式的波紋,雙殼不能完全閉合。

生態習性

大硨磲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裡,以堅硬的足絲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料消化吸收。硨磲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係,它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則可為硨磲提供一部分養料。這種動物與藻類的特殊關係稱為互惠共生。

生長繁殖

大硨磲個體巨大,最大殼長可達2米,重量達到300千克以上,為雙殼貝類軟體動物中的最大者。堪稱「貝類之王」。生命周期可達80-100年,也是貝類中的最長壽者。我國西沙群島的大硨磲個體較小,一般殼長為200毫米,質量約4千克,大者殼長700毫米,質量20千克。大硨磲是成長最快的雙殼表類,對餌料的利用率極高,在生長的頭3年中,殼長一年平均生長速度為50-100毫米,3齡性成熟。為雌雄同體。

地理分布

大硨磲棲息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淺水區。泰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密克羅尼西亞均有發現。在中國分布於南部的海南島以及南海諸島海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