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腳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腳菇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392014&sid=1471647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大腳菇 漢語拼音:Dà Jiǎo Gū |
大腳菇,中藥名。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Bull.exFr.的子實體。具有祛風散寒,補虛止帶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白帶,不孕症。[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大腳菇
拼音名:Dà Jiǎo Gū
別名:白牛肝、山烏茸、蘑菇、白牛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letus edulis Bull.ex Fr.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肝菌科真菌美味牛肝菌的子實體。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摘後,洗去泥沙,曬乾,備用。
原形態
菌蓋4-15cm,扁半球形。不粘,黃褐色、土褐色。菌肉肥厚,白色,傷後不變色。菌管淡黃色,彎生微陷。柄粗壯,徑可達5cm,基部膨大,高短變異甚大,表面淡褐色,具白色凸起的網絡。孢子淡黃色,近紡錘形,(10-15.2)μm×(4.5-6)μ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針闊混交林下。夏、秋季常見。菌根菌。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黑龍江、吉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南、廣東、西藏等地。
性狀
- 1.性狀鑑別 :子實體皺縮。菌蓋扁半球形或稍平展,直徑4-15cm,表面黃褐色至赤褐色。菌肉淡黃色。菌管黃色。菌柄近圓柱形,長5-12cm,直徑2-3cm,基部稍膨大,內實,淡褐色至淡黃褐色,有網紋。
- 2.顯微鑑別 :孢子近梭形,平滑,黃色或淡橄欖色,長徑12-17μm,寬4.7-5.7μm。囊狀體無色,棒狀,頂端圓鈍或稍尖細,長34-38μm,寬13-14μm。
化學成分
美味牛肝菌含硒,二酰基甘油-4'-O-(N,N,N-三甲基)高絲氨酸(diacylglycero-4'-O-(N,N,N-trimethyl)homoserine),並含有岩藻甘露半乳聚糖(fucomannogala-ctan),蛋白質和氨基酸及維生素B12(vitamin)B12。
藥理作用
抑瘤作用:其多糖蛋白用量300mg/kg,對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100%,對艾氏腹水癌抑制率為90%。
性味
淡;性溫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補虛止帶。主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白帶;不孕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90g。
複方
此菌因菌柄基部膨大,狀如大腳,故名。[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