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香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金香爐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9361028&sid=9698841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大金香爐 漢語拼音:Dà Jīn Xiānɡ Lú |
大金香爐,中藥名。為野牡丹科植物展毛野牡丹MelastomanormaleD.Don的根或葉。具有行氣利濕,化瘀止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脘腹脹痛,腸炎,痢疾,肝炎,淋濁,咳血,吐血,衄血,便血,月經過多,痛經,白帶,疝氣痛,血栓性脈管炎,瘡瘍潰爛,帶狀皰疹,跌打腫痛。[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大金香爐
拼音名:Dà Jīn Xiānɡ Lú
英文名:Patent Hairy Melastoma,Root of Patent hairy Melastoma
別名:假豆稔、豹牙郎、石老虎、天紅地白、開口棗、白爆牙郎、馬纓花、茶罐葉、打破碗花樹、羊開口、滿拉、老虎杆、黑口蓮、豬如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astoma normale D. Don
出處
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展毛野牡丹的根或葉。
採收和儲藏
根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葉於6-7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灌木,高可達3m。莖鈍四棱形或近圓柱形,分枝多,地上部分密被平展的長粗毛或糙伏毛。葉對生;葉柄長5-10mm;葉片堅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10.5cm,寬1.4-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兩面被毛,全緣;基出脈5。傘房花序生於分枝頂端,具花3-10朵,基部具葉狀總苞片2;花梗長2-5mm;花5數,花萼長1-1.6cm,密被鱗片狀糙伏毛,毛扁平,邊緣流蘇狀,有時分枝,萼片披針形,與萼管等長,裂片間具一小裂片;花瓣紫紅以,倒卵形,長約2.7cm,僅具緣毛;雄蕊5長5短,長者藥隔基部伸長,末端2裂,常彎曲,短者藥隔不伸長,花葯基部兩側各具一小瘤;子房半下位,被毛,先端具一圈密剛毛。蒴果壇狀壞形,長6-8mm,直徑5-7mm,洗端平截,宿存萼與果貼生。密被鱗片狀糙伏毛。花期春至夏初,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2800m的開朗山坡灌草叢中或疏林下,為酸性土常見植物。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西藏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陰濕的環境,以土質疏鬆、富含腐殖質而濕潤的壤土,並有一定的蔭蔽條件下栽培較為適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秋季採收成熟果實,取出種子稍晾乾後,立即播和中。直播,按行株距40cm×40cm開穴,每穴5-8粒種子,覆蓋細土2cm,澆水保濕,亦可用種子育苗移栽。將種子撒播在苗床上,覆蓋細土2cm,澆水保濕。苗高12-15cm時,以上述行株距穴定植,每穴種3種株。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不規則的塊片,大小厚薄不一,外皮淺棕紅以或棕褐色,平坦,有澆的縱溝紋。皮薄,厚0.5-2mm,易脫落,脫落處呈淺棕以,有細密彎曲的縱紋。質硬而緻密,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棕色,中部顏色淺棕以,中部顏色較深。氣微,味澀。
性味
味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行氣利濕;化瘀止血;解毒。主脘腹脹痛,腸炎,痢疾,肝炎,淋濁,咳血,吐血,衄血;便血;月經過多;痛經;白帶;疝氣痛;血栓性脈管炎;瘡瘍潰爛;帶狀皰疹;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絞汁塗或研末敷。
各家論述
- 1.《南寧市藥物志》:收斂,止血,止痛。治咳嗽,內外傷出血,泄瀉。
- 2.《廣西藥植名錄》:治白喉,血崩,產後腹痛,五癆七傷。
- 3.《廣西中草藥》:解毒收斂。治痢疾,白帶。[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