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馬士革鋼英語:Damascus steel),古稱鑌鐵,是一種高碳鋼;3世紀到17世紀間,中東大馬士革地區自印度斯里蘭卡進口烏茲鋼再配合鑄造技術打造出有利於鑄造刀劍的鋼材

從冶煉到鍛造對溫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冶煉時溫度不得高於一千度,鍛造時必須低溫(即「冷鍛」);其製成的刀劍鋒利無比,品質不遜於日本武士刀,刀身會有一種類似於木紋特殊的紋路,被稱為穆罕默德紋[1]

18世紀之後因鍛造技術失傳而消失,現代冶金學者試圖重新冶煉出大馬士革鋼,但多半失敗;雖然現代工藝已經可以仿造出類似花紋的刀劍,但仍未能完整重現大馬士革鋼的鍛造技術。

目錄

歷史

Hobson、Sinopli和Juleff等歷史學家宣稱,來自印度和斯里蘭卡以及稍晚流傳至波斯的烏茲鋼鑄錠就是用來鑄造傳統的大馬士革鋼[2]。從3世紀到17世紀,印度運載鋼鑄錠到中東便是為了製造大馬士革鋼。17世紀時,荷蘭人曾在印度洋上劫掠阿拉伯商船取得這種鋼材,但無法利用這種鋼材鑄造出同樣品質的刀劍,顯示出這種刀劍還需要特殊的鑄造技術才能打造出來,兩者缺一不可。

在歐洲研究顯示,公元前三世紀由塞爾特人和日耳曼民族擁有多重的紋路燒焊技術製造出所謂「穆罕默德紋」的高強度劍。

技術的失傳

這種鑄劍技術漸漸地衰微,最後在大約1750年後,工匠們便再也無法傳承這項技術了。許多現代理論對這種衰微進行了大膽的解釋,包括:提供金屬必需品的貿易路線的毀壞、金屬中少量他種元素的缺乏、由於藏私或缺乏傳承造成鑄劍工藝的知識流失,或是以上數點的綜合發生。

據信來自印度的烏茲鋼是用來生產大馬士革鋼的生鐵材料,由於取得這種材料的貿易路線太長,而過長的貿易路線稍有毀壞,便可能破壞大馬士革鋼的製造,甚至最終導向技術的失傳。同樣的,如果來自不同生產地的金屬原料,或是熔化後的礦石缺乏製造中所需的關鍵元素如,也可能使得製造失敗。用以控制溫度的循環使熔爐保持在一定的特定溫度的技術也可能失傳,因此阻礙了產生出「穆罕默德紋」的出現。

在大馬士革鋼中發現的奈米碳管結構的證據支持了這項假設:大馬士革鋼里奈米碳管的沉澱可能起因於特別的製造過程,且由於製造技術和金屬原料產生太多改變,使得難以再次複製大馬士革鋼。過去製造的大馬士革劍亦有可能是在經過一連串的測試中選出小部分品質較佳的成品用於貿易

傳奇故事

大馬士革鋼的名聲和歷史也產生了許多傳奇故事,比如它能劈斷來復槍的槍管、切斷飄落的紗巾。

1857年,印度反對英國殖民的民族起義中,大馬士革刀的故事也流傳至今。英國人製造了一種特殊的機器,打算剿斷所有的大馬士革刀劍,不料機器卻被堅硬的刀身給摧毀了。

視頻

大馬士革鋼 相關視頻

什麼是大馬士革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