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黃冠啄木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黃冠啄木鳥

中文名稱:大黃冠啄木鳥

:今顎總目、雀形目

:綠啄木鳥屬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脊索動物門

: 鳥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拉丁學名 :Picus flavinucha

:啄木鳥科

動物界

大黃冠啄木鳥(學名:Picus flavinucha)為啄木鳥科綠啄木鳥屬的鳥類[1] 。是體形較大的綠色啄木鳥。喉黃色,具形長的黃色羽冠,尾黑[2] 。翅上飛羽具黑色及褐色橫斑,體羽局部綠色。與黃冠綠啄木鳥的區別在頭部無紅色[3] 。是喧鬧的啄木鳥,有時以小家族為群活動[4] 。以昆蟲為主食,亦吃漿果。為常見的留鳥。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門答臘島[5]

基本內容

中文學名: 大黃冠啄木鳥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鴷形目 科: 啄木鳥科 屬: 綠啄木鳥屬 種: 大黃冠啄木鳥 亞種: 7種 命名時間: Gould,1834 英文名稱: Greater,Yellownape 目錄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大黃冠啄木鳥的雄鳥額、頭頂和頭側暗橄欖褐色,額和頭頂綴有棕栗色,枕冠金黃色或橙黃色,整個上體和內側飛羽輝黃綠色,初級飛羽黑褐色,除翼端外,概具寬闊的深棕色橫斑;內側飛羽外翈綠色,內翈

黑色,具深棕色橫斑。其餘兩翅表面與背同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基部羽緣綠色。頦、喉檸檬黃色。前頸褐色沾綠,雜有白色條紋。胸暗橄欖褐色,其餘下體逐漸轉為橄欖灰色。雌鳥與雄鳥相似,但上喉

栗色,下喉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色縱紋。虹膜棕紅色,嘴鉛灰色,先端淡黃色,腳和趾鉛灰沾綠,爪角褐色。

  體重♂155-180g,♀122-138g;體長♂310-360mm,♀299-332mm;嘴峰♂35-40mm,♀24-34mm;翅♂160-178mm,♀145-152mm;尾♂118-142mm,♀109-122mm;跗蹠♂28-31mm,♀24-28mm。[1]

  (註:雄性——♂;雌性——♀)

  註:大黃冠啄木鳥圖冊網址[2]

編輯本段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m以下的中、低山常綠闊葉林內。罕見於海拔800~2000米的亞熱帶混交林、松林及次生叢。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主要以昆蟲為食,有時也吃植物種子和漿果。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往返於樹幹間,沿樹幹攀緣和覓食,有時也到地上活動和覓食。飛行呈波浪式。叫聲和黑枕綠啄木鳥相似,主要為慢聲的「chup」或「chup,

chup」繼以斷續的急音。

編輯本段分布範圍

大黃冠啄木鳥

中文名稱:大黃冠啄木鳥 

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

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

巴布亞新幾內亞。

編輯本段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樹洞中。多選擇腐朽的樹幹鑿巢,巢洞由雌雄親鳥自己啄鑿而成。巢洞距地高一般為1.5-6m,多在3-5m之間。每窩產卵3-4枚,有時少至2枚和多至5枚。卵白色,大小為26-32mm×21-

24mm。雌雄輪流孵卵。

編輯本段亞種分化

  1. Picus flavinucha flavinucha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國(四川,雲南)和越南北部。

  2.Picus flavinucha ricketti分布于越南北部地區,中國福建

  3. Picus flavinucha pierrei分布於泰國和越南

  4. Picus flavinucha styani分布於中國海南島

  5. Picus flavinucha wrayi分布於馬來高地。

  6. Picus flavinucha mystacalis分布於蘇門答臘島北部地區。

  7. Picus flavinucha korinchi分布於蘇門答臘島西南部。

編輯本段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視頻

大黃冠啄木鳥-斑胸噪鶥-黑額樹鵲覓食合集

聰明的啄木鳥把狗騙得團團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