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仙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仙果(學名:Ficus erecta var. beecheyana (Hook.et Arn.) King)是桑科、榕屬矮小天仙果的變種。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可達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密生硬毛。葉厚紙質,葉片倒卵狀橢圓形,基部圓形至淺心形,表面較粗糙,疏生柔毛,葉柄纖細,托葉三角狀披針形,膜質,早落。榕果單生葉腋,具總梗,球形或梨形,頂生苞片臍狀,基生苞片卵狀三角形,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壁,雌花生於另一植株的榕果中;花被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癭花近無柄或有短柄,子房橢圓狀球形,花柱側生,短,子房光滑有短柄,花柱側生,5-6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貴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台灣越南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溪邊。

天仙果的莖皮纖維可供造紙。中國民間常用於治療痛風關節疼痛消化不良腹瀉疝氣等疾病,尤其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中療效顯著。[1]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7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密生硬毛。葉厚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7-20厘米,寬3-9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全緣或上部偶有疏齒,表面較粗糙,疏生柔毛,背面被柔毛,側脈5-7對,彎拱向上,基生脈延長;葉柄長1-4厘米,纖細,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葉三角狀披針形,膜質,早落。

榕果單生葉腋,具總梗,球形或梨形,直徑1.2-2厘米,幼時被柔毛和短粗毛,頂生苞片臍狀,基生苞片3,卵狀三角形,成熟時黃紅至紫黑色;雄花和癭花生於同一榕果內壁,雌花生於另一植株的榕果中;雄花有柄或近無柄,花被片3或2-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雄蕊2-3枚;癭花近無柄或有短柄,花被片3-5,披針形,長於子房,被毛,子房橢圓狀球形,花柱側生,短,柱頭2裂;雌花花被片4-6,寬匙形,子房光滑有短柄,花柱側生,柱頭2裂。花果期5-6月。

主要價值

天仙果的莖皮纖維可供造紙。中國民間常用於治療痛風、關節疼痛、消化不良、腹瀉、疝氣等疾病,尤其在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中療效顯著。[2]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東(及沿海島嶼)、廣西、貴州、湖北(武漢、十堰)、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台灣。琉球群島有分布、越南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或溪邊。

繁殖方法

扦插育苗

於早春2-3月萌發前,選取2年生健壯、充實、無病蟲害的枝條,剪除枝梢幼嫩部分,截成長20-30厘米的插條,每段至少要有3個節,下端近節處削成馬耳斜面形,在50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中浸泡5-10分種,插入整理好的苗床上。扦插時,按照行距15厘米,株距5-10厘米,先用小木棒或竹筷在苗床上打孔,然後將插穗斜插入小孔內,插好後壓實、澆水,並在苗床上方搭好拱形棚架,蓋好塑料薄膜保溫、保濕。扦插10天後檢查1次,若苗床土壤表面泛白,可適當灑水。保持土壤濕潤1-2個月左右,插穗開始大量生根成活,枝芽也隨着氣溫升高逐漸抽發新梢。插條大批發芽抽枝之後,於4月中旬拆除塑料薄膜棚。拆除棚架後,要及時進行苗床管理,除草施肥,適時排水和灌溉,防治病蟲危害。培育1年後,於翌年春季萌發前出圃定植。一般扦插成苗率在95%以上,該法可以在短期內培育大量苗木。

壓條繁殖

壓條方法主要有兩種,即苗木壓條和利用母株基部枝條進行壓條,後者成活率顯著高於前者。具體方法為:選擇母株基部枝條(80厘米以上),在距母株基部5-10厘米處挖溝,用土把枝條壓人溝內,澆透水,35天後即可與母體分離進行移栽。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苗圃地的選擇扦插苗床,宜選擇在土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砂土地,而且附近要有水源,灌溉方便,地勢平坦。苗圃地選擇好後,三犁三耙,整平作細後,做成寬1.2米、高25厘米左右的畦。

栽植時期一般選擇的栽植時間上以晚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發前移栽。

栽植密度確定栽植密度的主要依據是樹種和土壤肥力情況。一般來講,肥沃土地可適當稀植,瘠薄土壤可適當密植。

定植:在整好的地上,按照株行距1.5米×2米挖穴,穴的口徑和深度各為30厘米,每穴施人土雜肥10千克作為基肥。栽植時,將扦插苗或根櫱苗取出,每穴栽人1-2株,栽時分層填土壓緊。當土填至一半時,將苗木輕輕上提一下,使其根系舒展,然後再回填其餘的土,至栽植穴全部填滿,壓緊後澆足定根水。

撫育

中耕除草一般進行每年3次。第1次在插條發芽後,揭除塑料薄膜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第2次在6月、第3次在8月進行。

肥水管理天仙果對肥不敏感,比較耐瘠薄,基本每年秋冬季施一次基肥即可。

灌溉幼苗期要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有利髮根。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溉,抗旱保苗;在雨季,要及時疏溝排水,以防產生澇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