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河潭旅遊度假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河潭旅遊度假區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風光為主、歷史名人隱士文化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距貴陽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總面積為15平方公里。 中文名天河潭旅遊度假區外文名Tianhetan Tourist Holiday Resort地理位置貴陽市花溪區石板鎮開放時間3月1日-10月31日 08:30-18:00(停止售票17:00,最晚入園17:00);11月1日-次年2月28日 09:00-17:30(停止售票16:00,最晚入園16:00)門票價格80元/人占地面積15 km²所屬城市貴州省貴陽市主要景致飛瀑、草原、石䂜灘、洞、銀河宮地貌喀斯特地貌歷史名人吳中蕃候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景區級別AAAA級官方電話4009009995 [1]

景區簡介

天河潭旅遊度假區具有河谷曲拐,溝壑險峻的地貌特徵,融山瀑布天生橋峽谷隱士為一體。 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聞水聲,碧潭衍飛瀑,縱橫密布,形態各異。有貴州山水濃縮盆景的美稱,被谷牧譽為「黔中一絕」。

天河潭

經過升級改造後,天河潭現增遊客服務中心、太陽廣場、貴陽故事街、濱水休閒區、五色花海、戶外婚慶草坪等區域,並配套文化娛樂、餐飲購物、休閒度假、商務會議、民俗體驗、戶外婚禮等多元化服務。

全新打造的水秀景觀,將現代科技元素與水文化相結合,呈現「白天一景、晚上一秀」的 美景。

歷史沿革

景區原名天生橋,以蘆荻河經暗湖形成豎井深潭,穿天生石橋流出而得名。一九九零年初,花溪區委、區人民政府決定開發天河潭為風景旅遊區。

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和建設,於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薄層碳酸岩裸露地塊,褶縐頻繁,斷裂交錯,節理髮育和岩溶作用十分明顯。 因而形成了這一帶河谷拐曲,溝壑縱橫,整個景區分為鈣化灘的瀑布觀賞、香粑溝水文化、水洞遊船和旱洞遊覽四大遊覽系統。

天河潭旅遊度假區自開放以來,中央領導田紀雲、[[鄒家華]、谷牧姜春雲萬國全秦基偉等曾到天河潭觀光遊覽,亦有張汀、謝孝思等各類知名人士到過天河潭,並留下了不少墨寶。

最早發現和讚美天河潭的是著名詩人吳中蕃,曾留下天河潭八景詩,現已整理編印成書的有《名人頌天河潭》、《洞橋天生----天河潭》和《吳中蕃詩萃詳釋》。尤以谷牧題寫的「黔中一絕」最為高度讚美天河潭之美景。

天河潭旅遊度假區,自古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曾經是明末清初吳中蕃隱居之地,並留下了許多讚美的詩篇。但由於水患問題,一直沒能很好的開發利用。「最怕烏龍吹海螺,洪水灌滿木魚殼;牛馬衝進陰潭河,狗哭狼嚎鬼鬧坡。」這首民謠似乎已經慢慢遠去,但作為天河潭附近的村民對它仍然心有餘悸,它是天河潭1990年水利改造以前的真實寫照。 1990年起,花溪人民政府建立了天河潭開發工程指揮部,大力植樹造林,打通暗河通道,解決水患問題。 經過兩年多的開發和建設,於1992年3月8日正式對外開放。天河潭從此成為了大家旅遊的好去處。 2008年11月28日,天河潭旅遊度假區通過AAAA級審核評定,正式進入國家AAAA級旅遊區行列:[2]

景點介紹

太陽廣場

充滿儀式感的入口廣場,彰顯民族文化,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廣場地面用祥雲圖案設計,寓意吉祥如意;四個烽火台上以,四種自然元素點綴,寓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遊客服務中心

遊客服務中心,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同樣以民族元素為特色建造。它臨近主出入口和停車場,是遊客到達天河潭第一站。 裡面包含售票大廳、指揮中心、多功能會議室、員工食堂、辦公區、景區文化展示廳、自營餐廳、旅遊商品購物區。

貴陽故事街

貴陽故事街以民國風為主題打造,建築還原了老貴陽市井文化、院落文化、府邸文化。 貴陽故事街市井文化將老貴陽最質樸、原始的生活方式,主要經營貴州及貴陽特色小吃,本地特產等,可欣賞到大十字、噴水池(銅像台)和金橋飯店、毛公館等老貴陽標誌性建築。

濱水休閒區

濱水休閒區臨水而建,集商業、休閒、娛樂、住宿等功能於一體,是觀賞水秀表演的最佳位置,最能聚集人氣,是本項目核心區域。 濱水休閒區引進品牌咖啡、大型中餐西餐、休閒書吧、水吧、精品客棧,街區總占地面積2461平方米,建築面積6344平方米,共有房屋5棟,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

水秀景觀

水景水秀,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以水為主要表現元素,讓水舞動起來,變化成形態各異的圖案,跟着音樂律動,展現水的不同姿態。 採用全息投影技術、呈現出「水上芭蕾、民族歌舞」的表演模式,實現「白天一景、晚上一秀」的水文化體驗。

臥龍飛瀑

臥龍飛瀑寬二十餘米,高十餘米。臥龍飛瀑和上游的臥龍湖組合在一起像天上的水龍一般,每到豐水季節,水從灘頭傾斜而下,氣勢洶湧,像這條水龍的頭一樣,被稱之為「臥龍飛瀑」。

夢草園

夢草園是明末清初貴州著名詩人吳中蕃(1617—1695)的故居,吳中蕃誕生於貴陽城西夢草池,字滋大、一字大身、晚年別號今是山人。 吳中蕃在天河潭長期隱居,面對這裡的蒼山秀水,奇洞碧潭,他寫下了許多美麗詩篇,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

石蚌灘

沾撒的泉水由山洞流出,形成動靜兩景色,懸崖上生長着蔥綠的植物,長廊與樓榭立於懸崖。

崆靈洞

崆靈洞即為龍潭洞水洞,可乘船遊覽,游洞內奇觀,有如置身仙境,該洞全長約1200米,最寬處80餘米,最窄處僅為,洞頂最高處50餘米,洞內暗河水深處31米。 洞內有石鐘乳、石筍、石柱等喀斯特景觀。其中一處為「鯉魚跳龍門」。傳說有一位學子從此處經過,突見一條一米餘長的鯉魚躍出水面,對他連點三下頭,然後投入水中,當年此人便中舉了。

銀河宮

銀河宮即為龍潭洞旱洞,分為三層,全長近2000米,洞中有一天然石橋——奈何橋,它座落在洞裡兩座懸崖之間,橋下是深不可測的陰潭,堪稱鬼斧神工,令人叫絕。 洞內滿布玲瓏剔透,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千姿百態。讓人流連忘返,其中較著名的景點有:」猴子撈月「、」藏經閣「、」千年等一回「、」春滿人間「等。

特色項目

高空滑翔天河潭滑索全長400米,飛架於景色秀美的天河流水,南北兩岸懸崖高峰之巔,氣勢雄偉,穿梭高空之中,盡攬天河風情。

歷史名人

康熙甲戊年(1694年)孔尚任為《敝帚集》作序稱:「黔陽之有詩,自吳滋大始」。中蕃公,行四,唐太君出,字菘生,號滋大,另號大身,生於萬曆戊午年十二月初九日卯時。早歲通經,中崇禎壬科鄉試。甲申,大清定鼎燕京,金陵以南尚為明有。永曆朝授遵義令升重慶府暨調普安撫恤荒殘,政聲大起,內擢禮部儀制司郎中兼吏部文選司郎中。以言事忤旨罷歸。誥授中憲大夫。順治已亥,經略洪承疇力薦公於皇朝,公守義婉辭。康熙甲寅招見南郊,將有大用,公亦婉辭。康熙丙辰,聘公總理部曹,公屏絕家事而行。將致身焉,而吳三桂有異志。公知其不可止,拂衣而歸,於康熙戊午正月抵家。字滇歸,別號「今是山人」,題堂曰「響杯」,終老林泉,著述為樂。

吳氏居貴陽八家之一,由此而益彰。所著書有《四書說》、《曲台捷取》;文有《聽古集》《響懷堂文集》《文集續稿》《黔言通志補遺》;詩有《敝帚集》《響懷集》《斷硯草》《斷硯草二集》刪定有《坡仙集》《明文集》《選明高楊張徐集》《曹能始詩選》《袁海叟詩選》《韻會》諸書。乾隆年間修《貴州通志》載公守棺孝子等傳;道光年間續修《通志》,有疑公仕於吳三桂者,皆謹密藏之,子孫亦不概見。修譜時搜出,乃得公之出處,實跡日月爭輝。公卒於康熙丙子年正月初六日子時,葬鎮寧屬華楚枝土門寨大坡(今屬平壩縣馬場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