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生橋二級水電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生橋二級水電站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天生橋二級電站位於珠江水系紅水河上游南盤江畔,廠房位於廣西隆林縣椏杈鎮納貢村,距離興義市區80km,為引水式發電站,裝機6台22萬千瓦機組,電站最大水頭204m,最小水頭174m,設計水頭176m,單台機引流量為142.5m³/s,兩機一洞的滿發引流量為285 m³/s。根據最新能量指標覆核結果,2015-2020年年平均發電量69億千瓦時左右。電站三洞六機(6台22萬千瓦機組)的設計方案由貴陽勘測設計院提出並於1983年2月正式獲得原水電部批准,從而正式拉開了電站建設的序幕。電站由武警水電一總隊及水電九局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工作,由水電九局負責調壓井施工,葛洲壩工程局機電安裝處負責發電機組主、輔設備安裝,其餘工程由武警水電一總隊施工。電站主體工程於1984年底開始動工,1986年11月實現主河道截流;1992年12月,首台機組併網發電,1995年5月首期4台機組全部建成,2000年12月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電站運行管理單位天生橋水力發電總廠位於貴州省興義市,隸屬於調峰調頻發電公司,系南方電網公司應急調峰調頻電廠,成立於1988年3月,負責運行管理黔、桂界河南盤江上的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和500kV開關站、220kV開關站各一座。

基本內容

中文名:天生橋二級水電站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縣椏杈鎮

開發分級:三級

距貴陽市:385km

外文名:Tianshengqiao Step ⅡHydropowerStation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總廠地址:貴州興義市

地理位置

天生橋二級水電站位於貴州安龍及廣西隆林兩縣的界河南盤江(紅水河支流)上,距貴陽市385km,距南寧市537km。根據南盤江紅水河水電基地規劃,由黃泥河口至北盤江匯合處的河段分三級開發,即一級大灣水電站,二級壩索電站,三級平班水電站。其中二級壩索電站落差最大,在14.5km的河段上集中落差181m,為優良的水電開發點,故優先開發。

水文

壩索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 5019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積的89.4%,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94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61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輸沙量為1490萬t,多年平均含沙量為 0.76kg/m3,是中國南方含沙量較大的河流之一。

電站

本電站採用引水式開發方式,設計蓄水位645m,相應庫容2600萬立方米。廠房初期安裝4台單機容量22萬kW的水輪發電機組,總容量88萬kW,保證出力19.9萬kW,年發電量49.2億kW·h。待上游大灣電站興建以後再擴建兩台同型號機組,總容量達132萬kW,保證出力提高到73萬kW,年發電量增加到82億kW·h,年利用小時數由5990h增加到6212h。

樞紐

天生橋二級電站由首部樞紐、引水系統、廠區樞紐組成。首部大壩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658.70m,最大壩高60.70m,壩頂全長470.97m;電站水庫設計蓄水位及汛限水位均為645.00m,相應庫容1406萬m³,設計洪水位649.93m,相應庫容2034萬m³,為不完全日調節水庫。引水系統由進口明管、引水隧洞、調壓井及壓力鋼管組成。3條引水隧洞長約10km、直徑10m,穿越喀斯特岩溶湧水、暗河和岩爆等複雜地質區。電站廠房邊坡高380米屬於漂移山體,電站地質結構技術處理成果曾獲國家獎勵,被譽為水電建設的博物館。電站廠房為岸邊式廠房,設計洪水位459.75m,尾水平台高程460.30m,機組安裝高程434.50m,包括主廠房、上游副廠房、下游副廠房、中央控制樓等部分。電站分兩期建設,首期4台機組,二期2台機組。

施工進度

武警水電第一總隊於1982年3月進入天生橋,與水電第九工程局一起開始進行施工準備。

1.1986年11月19日首部樞紐主河道截流。

2.1989年11月首部進入第三期導流階段,兩岸及河床壩段建至正常蓄水位以上,開始進行發電洞進水口及明管段的施工。

3.廠房開挖於I989年6月完成, 並已於1988年9月開始混凝土澆築,1989年7月開始尾水管肘管段的安裝。

4.1981年開工建設, 1992年首台機組發電,1999年5月全部機組投產。

5.2001年1月3日,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最後兩台機組成功併網發電,標誌着這兩座大型水電站10台機組全部建成投產。

水力發電總廠

天生橋水力發電總廠(以下簡稱電廠)位於貴州省興義市,隸屬於調峰調頻發電公司,系南方電網公司應急調峰調頻電廠,成立於1988年3月,負責運行管理黔、桂界河南盤江上的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和500kV開關站、220kV開關站各一座。天生橋二級電站是西電東送的發源地,也是西電東送南路工程第一個電源點。電站至廣東、貴州和廣西的4回500千伏、8回220千伏輸電出線(其中天大線已退運,間隔備用),構成了南方電網交流輸電主網架的重要樞紐。電站投產運行以來,截至2015年3月31日,已累計發電1188.73億千瓦時,累計上繳稅金逾30億元,為西電東送及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譽為「高原明珠」「西電東送的排頭兵、橋頭堡」。

電廠內設機構幾經改革,2011年9月,根據上級公司一體化建設,設置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計劃發展部、生產設備管理部、安全監管部、監察審計部(與紀委辦公室合署)、黨建工作部(與黨委辦公室、團委合署)、工會、運行中心、檢修中心、水工水情管理中心等9個部門、3個中心;在辦公室下設後勤行政管理分部,在計劃發展部下設物流分部;辦公室行政後勤管理分部下設3個班組;運行中心下設3個值守值;檢修中心下設9個班組;水工水情管理中心下設4個班組。

電廠建廠以來積極開展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中央企業先進集體、中國一流水電廠、全國法制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大型水電廠勞動競賽先進單位、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狀、貴州省紅旗文明單位、貴州省首批企業文化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