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空運輸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空運輸系統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太空運輸系統

美國 :中國

長度 :27.237 m(軌道器)

太空運輸系統(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是美國研發的一型航天飛機系統。該系統綜合了運載火箭[1]載人飛船[2]和飛機的特點,是全世界第一種大規模復用的航天器,可以將大質量、大體積的物體送進軌道或帶回地面。一共執行135次任務,成功133次,失敗2次,造成14名航天員死亡。

有些時候,人們將STS稱為航天飛機。然而,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可以說STS的軌道器是一種航天飛機,而不能拿航天飛機指代軌道器,甚至全系統。STS也有一個英文別名叫Space Shuttle,可以翻譯為「太空梭」「太空擺渡車」或者「太空穿梭機」。

總體設計

太空運輸系統一共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軌道器(Orbital Vehicle,OV)、外掛貯箱(External Tank,ET)和固體助推器(Solid Rocket,SRB)。

軌道器和固體助推器(除了頭錐和噴管尾裙)都是回收的,外掛貯箱因為再入時要經歷高溫,在當時不好做成可回收的,就設計成一次性的,在再入時會被高溫破壞,能落回地面的碎片不多。

軌道器

軌道器是一架大型航天飛機,起飛全重110噸,長27.237米,高17.86米,翼展23.79米。初期建造了一架初樣機(企業號),本來要改裝,使技術狀態與正樣相同,並可以進行軌道飛行,但沒有實現。後來一共建造了5架正樣機,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奮進號;都進行過軌道飛行,哥倫比亞號和挑戰者號因為事故損毀。軌道器作為全系統唯一進入軌道的部分,近地軌道運力24.31噸,與長征五號B相當;下行運力與近地軌道運力相差不大。如果進行高軌發射,需要使用額外的固體上面級(例如PAM、IUS)。太空運輸系統本來有使用半人馬-G上面級的方案(詳見泰坦4),但是後來取消。固體上面級制約了太空運輸系統的高軌運力。

氣動外形

軌道器是無尾三角翼構型的滑翔機。為了兼顧不同速度區間下的性能,機翼是雙三角翼構型。機翼前緣內側後掠角81度,外側後掠角45度,每側機翼後緣裝有4片襟副翼。垂直尾翼前緣後掠角45度,裝有左右兩片大型方向舵。方向舵在着陸時可以打開,充當減速板。機體尾部下方還有一片襟翼,除了控制俯仰通道外,也在再入時保護軌道器的主發動機。

推進分系統

推進分系統分為姿態控制系統(RCS)、軌道機動系統(OMS)和主發動機(SSME)。分系統使用一系列推進器,都使用一甲基肼和四氧化二氮的推進劑組合、擠壓循環工作方式,分為前後兩組安裝在軌道器上。

前方的推進器機組,安裝在機鼻附近,一共有14個固定推進器和2個遊動推進器,都屬於RCS推進器。後方的推進器機組則裝在機體後端,兩側上方的可拆卸艙室中。每個艙室各有12個固定推進器和2個遊動推進器,以及一台OMS的AJ-10發動機。這個艙室可以整體拆下維修。

主發動機是三台RS-25氫氧發動機。三台發動機按照等邊三角形布置在軌道器後端,以一定角度傾斜,以使得推力和矢量通過整個系統的質心。每個發動機都是通過液壓伺服,雙向擺動的,能夠上下擺動10.5度,左右擺動8.5度,是發射段姿態和彈道控制的主力。為了實現發動機的擺動,每台發動機都裝備了一套輔助動力系統。這套系統催化肼分解產生氣體,以此推動液壓泵。除了發動機擺動使用液壓外,艙門開關、翼面活動都要用到液壓系統。

液壓系統、RCS和OMS的推進劑是軌道器自帶的,而SSME的氫氧推進劑,由外掛貯箱提供。

加壓座艙

軌道器的加壓座艙一共可以分成三層。最上一層是駕駛艙,有兩個飛行員座椅和兩個任務專家座椅(最初設計有三個,後來改成兩個)。操作界面採用玻璃駕駛艙的設計理念,能顯示大量的數據,並且給予飛行員很大的操作權限。

中層則是人員的主要活動空間,作用類似於天和核心艙。中層座艙包含了廚房、衛生間、睡眠艙、氣閘艙等部分。其中氣閘艙允許三名航天員同時進行出艙活動。發射前航天員進入軌道器的艙門,也位於中層座艙。

下層座艙主要是環控生保系統的安裝位置,一般航天員不進入。

電力分系統

全系統(不只是軌道器)一共使用兩套供電體制,分別是28伏直流電和115伏,400赫茲三相電。從起飛前3分30秒開始,全系統供電由軌道器的三塊氫氧燃料電池負責。燃料電池消耗貨艙底部貯箱內的液氧和液氫,持續輸出28伏直流電,持續功率21千瓦,峰值功率36千瓦,能持續15分鐘,通過逆變器產生三相電。氫氧燃料貯箱可以根據任務周期調整,最多裝五個。電池產生的水在經過處理後,可以給航天員飲用。軌道器有三條直流電力總線,分別由三塊電池供電。

數管分系統

軌道器使用五台熱備份的IBM IP-101計算機,使用太空運輸系統專用的HAL/S編程語言

結構分系統

軌道器承力結構大多使用鋁合金製成,發動機附近則使用耐高溫的鈦合金。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為了減重,部分鋁合金結構換成了環氧樹脂。窗戶使用碳化硅玻璃和熔融石英玻璃,從內到外一共有三層,分別是承壓玻璃、光學玻璃和防熱玻璃。窗戶上有一層塗層,使用的材料和美元的變色油墨相同。

防熱結構使用多種材料:

碳-碳複合材料,用於機鼻、起落架艙門和附近區域、機翼前緣,溫度大於1260℃的位置。

高溫防熱材料(HRSI),用LI-900硅陶瓷製成,用於機腹和機翼下表面,溫度小於1260℃的位置。

纖維輻射防熱材料(FRSI),用於替代部分HRSI。

彈性防熱材料(FIB),用於溫度小於649℃的位置。

低溫防熱材料(LRSI),用於機身和機翼上表面,後期大多被FIB替換。

加強一體式纖維防熱材料(TUFI),性能介於HRSI和LRSI,在1996年投入使用

復用隔熱毛氈(FRSI),是一種白色的Nomex毛氈,用於貨艙艙門、中後部機身側面、部分的機翼上表面和推進器艙室外表面。

起落架分系統

軌道器有三個起落架,分別是一個前起落架和兩個主起落架。因為軌道器是滑翔機,第一次着陸必須成功,所以為了提高起落架釋放的可靠性,起落架使用三套冗餘的液壓系統,和一套應急的彈簧系統。又為了減重,起落架沒有收起的機構。起落架必須靠手動釋放,防止計算機意外釋放起落架。

在着陸時,前輪可以用方向舵踏板控制。在製造奮進號時,NASA研製了一套新的前輪控制系統。這套系統後來被安裝上其他的軌道器。

外部燈光系統

軌道器沒有任何外部燈光系統,這一點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然而,軌道器只能在特定的軍用機場着陸,機場附近也要在返回前清空空域,所以軌道器不會和其他飛機相撞,不需要防撞燈。機場也會在軌道器着陸時,用大量探照燈照亮跑道,軌道器就不需要着陸燈。

外掛貯箱

外掛貯箱高46.9米,直徑8.4米,起飛質量760噸,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內部裝有液氧和液氫,供軌道器主發動機使用。外掛貯箱從上到下分為液氧貯箱、箱間段(兼做儀器艙)和液氫貯箱,橫向與固體助推器和軌道器對接,在箱間段有一個軌道器捆綁點和兩個助推器捆綁點,在液氫貯箱下部有兩個軌道器捆綁點和兩個助推器捆綁點。在下捆綁點附近有管路向軌道器輸送推進劑,並有電路從軌道器通過外掛貯箱,連接固體助推器。整個貯箱主要由鋁合金製造,主要使用的是2195和2090鋁鋰合金。

貯箱分為三種型號,分別是標準(SWT,乾重35噸,STS-1~5,STS-7)、輕型(LWT,乾重30噸,STS-6,STS-8~107)和超輕型(SLWT,乾重26.5噸,STS-108~135)。在STS-1和STS-2任務中使用的貯箱有刷白漆,以防止紫外線對保溫泡沫的損壞。但後來發現不需要防護,白漆也沒有防護作用,於是後來的貯箱都不刷白漆,變成保溫泡沫的橙色,質量也因此少了272千克。以下的介紹按照SLWT的數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