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奮起》外文名:Stand up,stand up for Jesus,音樂類型:聖詩讚美詩(新編)。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其媒介[1]是按時組織的、有規律的聲波(機械波的一種)。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強弱、調性、時長、音色等。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不同類型音樂可能會強調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2]。
簡介
(來源:《讚美詩新編史話》)
奮起歌
Stand up,stand up for Jesus
經文:「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 (林後 1O:4)。
誰也不會相信,這首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奮起歌》,竟是悼念一位青年牧師的輓歌。
作者達菲爾德 (G.Dumeld,1818一 1888),因與他父親名字相同,平常就稱他為小喬治.達菲爾德 (以後他兒子撒母耳也獻身當美國長老會牧師,堪稱牧師世家)。他父親曾任密執安州長老會聯合會會長,他又繼父志續任牧職。喬治對於英文聖詩的發展素有研究,所著《英文聖詩的作者與歷史》一巨冊,為研究聖詩的重要參考書,至今仍膾炙人口。
喬治生於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後進協和神學院專攻神學,歷任長老會好幾個教堂的牧師。這首《奮起歌》是悼念他在費城工作時的青年同工丁達禮 (Dudley A Tyng)的作品。丁達禮乃費城聖公會牧師,思想進步,公開反對英國的蓄奴制度,為黑人解放製造輿論,遭到一部分保守信徒的反對。當時美國南北戰爭尚未發生,丁達禮乃到處宣傳解放黑人的正義性。1858年3月曾在費城基督教青年會作長篇演講,他以以色列出埃及的歷史號召:「你們這壯年人去事奉耶和華吧 !」(出10:11)立時動員人們起來為正義事業奮起鬥爭。《奮起歌》的第二節反映了當時丁達禮的動人報告。1858年4月,丁達禮不幸被農場的打穀機輾傷,醫治無效,驟然去世,臨終時,還鎮靜果斷地以「去告訴他們要為耶穌奮起」作為遺言。
「奮起,奮起,為耶穌」這首詩的首句手也是全詩的主題,出於一個為正義事業奮鬥終身者的臨終授命的豪言壯語,更是感人。丁達禮死後的第一個主日,達菲爾德用以弗所書第6章所描寫的基督徒精兵為題,追述了丁達禮的生平,並以這首《奮起歌》作為結束。
曲譜調名叫《韋布 (WEBB)》是為紀念曲作者韋布 (G.J.Webb,18O3一 1887)而起的名。韋布原曲不是一首宗教歌曲,名叫《破曉,百靈鳥在歌唱》,經布雷德伯里 (事略參閱第89首)於1861年配以讚美詩的詞。
韋布出生於英國,幼年受過較好的音樂教育訓練,父親雖是農民,卻很支持兒子學音樂。韋氏曾在法爾默思 (Falmouth)教會司琴,27歲辭職移民美國,買的船票是到紐約,卻因航程改變把他帶到波士頓,從此他就在那裡定居,與美國著名教會音樂家梅森 (事略參閱第75首)成為莫逆,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1833年他們合力創辦波士頓音樂學院,並親自擔任教授。1840年任韓德爾與海頓協會會長,協助梅森辦音樂學習班,訓練音樂師資。他一生譜寫了許多讚美詩樂譜。魯特 (事略參閱第 12首)和布雷德伯里都是他的門生。
參考文獻
- ↑ 關於媒介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學習啦,2017-08-21
- ↑ 試論音樂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