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好人阿哥(閔長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好人阿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好人阿哥》中國當代作家閔長州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好人阿哥

阿哥大名叫孫阿章。從十幾歲起周圍同輩的和長輩的都習慣叫他阿哥。可能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叫阿哥既親切又帶有幾分愛意、敬意,所以,就一直叫了幾十年。如今阿哥都已七十多歲了,本村和鄰近的幾個村很多上了年紀的熟人見了面還是喜歡這麼叫他。

阿哥生在農村,從小家裡是不一般的窮。父親是個屬於只能吃現成飯干點現成活其他什麼都不行的人,媽媽是個小腳,因此,阿哥小時候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長大的。不過貧困和逆境倒是磨礪了他,使着他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理、更好學上進、更勤快、更能吃苦耐勞、更有愛心。於是阿哥從小就是周圍人見人愛、長輩們一致看好的好孩子。

阿哥1960年小學畢業後考取了當時的鹽城化工學校,後因國家政策調整學校撤併,又先後轉入鹽城電力學校、鹽城農業機械技術學校。由於他的勤勉、刻苦、好學、謙虛、友善、樂於助人等優良品質,很快得到老師的賞識、同學們的認可,被推舉為班主席(相當於現在的班長)。擔任班主席後各項工作積極主動,加上較強的感召力和組織活動能力,愈加受到師生信任。平時除積極協助班主任老師處理班級一些日常事務外,不起眼的小事好事其他同學不願做的事他做了很多很多,同學有困難他也總是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其他諸如見到黑板沒及時擦或教室、宿舍的地髒了,他不管是誰值日,總是默不着聲地去給打掃乾淨了。加上學習成績優異,不久便加入了共青團,每學期都被評為「品學兼優」好學生。不僅班主任和任課的老師喜歡這個學生,連後來的柏校長都對他刮目相看,十分青睞,直至柏校長離世之前他們之間都一直保持着良師益友間的密切聯繫。

在鹽城幾所學校只讀了兩年,因「三年自然災害」,鹽城農業機械技術學校最後也停辦了,阿哥又回到了家鄉,干過農活,後來又當過「耕讀小學」教師、大隊的青年團書記、民兵營長。「文革」期間還是全公社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在萬人大會上作過演講。後又被推薦上了公社「抗大農業技術學校」,並擔任生活班委。後來大隊辦起了小工廠他又兼任過供銷員。無論幹什麼,阿哥總是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不受人稱道。過去交通不便,農村商品十分緊缺,農村人想賣點什麼生活日用品少則跑上幾里路,到就近的片上供銷社也要小半天時間,遠則要到公社供銷社或縣城得一天時間,一般人家都捨不得輕易耽誤掙工分的時間。而阿哥經常外出,所以周圍不是這家就是那家跑來找阿哥帶這帶那,阿哥總是有求必應,從沒讓人家失望過。還有的時候大隊的掛漿船去公社或縣城辦事,很多人得到消息都想搭順船去或走下親戚、買點東西或帶點什麼鄉下土貨進城去賣,阿哥也是來者不拒。但和他一起去辦事的同事往往會嫌麻煩,也怕耽誤時間更怕擔風險,可阿哥理解農村人的難處,從不嫌麻煩,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能幫的忙都一幫到底。所以,人們都一直有口皆碑:阿哥是個大好人!

阿哥人勤快,還愛管「閒事」,愛自找苦吃。過去在鄉下左鄰右舍有個什麼農具壞了,他想方設法幫人家修理。生產隊裡的小水泵、脫粒機、手扶拖拉機等壞了他也不請自到幫着維修,直到後來哪家的自行車壞了、電燈不亮了也都來找阿哥修。阿哥從不嫌髒不嫌累,寧可把自家的事擱下、寧可不吃飯不休息也要幫人家弄好。他覺得以前在學校里學過的知識能派上點用場,又能幫上別人的忙,樂在其中。後來定居到縣城,親戚朋友、小區裡的熟人甚至不熟悉的,什麼電器出了點問題、電燈不亮了或者要接個電線什麼的,找上門的或一個電話求助的,也是從不推諉。好多時候請他幫忙的人都要給工錢,因為他們知道外面的行情,換個燈泡至少也得10元錢。而阿哥常常是先把話和人家說在前面:我從來不收工錢!有的人見他不要工錢不過意就塞包香煙給他,阿哥也說自已從不抽煙。這讓好多人都非常感動,當然也有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年頭還有這樣付出不計回報的好人!這些年來毫不誇張地說,人家對他說過的感謝的話,足可以車載船裝。家裡人總感覺他雖退休了但整天比誰都忙。只是近兩年家裡人擔心他年齡大了,怕有時登高作業不安全,會幫他婉拒些事,他知道了還會不高興。他們家原來所居住在老小區,沒有物業管理,所以單元樓道和樓梯上下的衛生只要沒有外出,他便不聲不響去清掃。他們家住在四樓,他每次都是從頂層(五樓)開始打掃,一直清掃到下面巷子。所以他們的那個樓道一直都保持的乾乾淨淨的。居住在這一帶的人家無不感謝孫爹爹,都很尊敬這位愛做好事的孫爹爹。因為是做爹爹的年紀了,這一帶的人很多人只知道他姓孫,都叫他孫爹爹,並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自然也沒人叫他阿哥。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政府給阿哥落實政策,安排到縣農機水利局下屬的運輸公司工作。無論領導給他分配什麼工作任務他都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公而忘私,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挑剔或打折扣,從不占公家一分錢便宜。沒人願意乾的什麼苦差事,他都願意干,他都會竭盡全力去干好。所以,在公司上下自然也是一個深受歡迎的好人。給領導印象很深的還有一件小事。他在公司多年是負責外勤的,經常出去聯繫業務,一 般都會買包好點的香煙帶上,如這次沒用完,他就用塑料紙包好,下次再用。為的是減少公司開支,減少浪費。一般人都做不到的,可我們的這位同志在單位多少年一直就是這麼做的。細微小事,足見人品。在單位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並多次受到上級表彰,其先進事跡還被編印成冊在全系統、全縣宣傳。

前幾年阿哥他們家又在距原住處不遠的地方買了新房,也是緊靠縣人民醫院的。這些年來,親戚朋友不用說了,老家一帶的熟人、鄰居到醫院看病的無論是主動找上門的,還是他聽說的,都要去探望,並且一次又一次送吃的喝的用的。遇有困難的給予點接濟也是常有的事。這些年來,每年不知要往醫院跑多少次,只有天知道。有句話叫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用來形容他是最合適的。此外,凡老家的熟人鄰居托他給辦點事或進城辦事有困難都想到他來找他,他總是熱情相待,從不推辭,想盡一切辦法給人家辦好。也常有些鄉下的老鄰居、老熟人或過去曾受到阿哥幫助、已多年不見了,那天進城辦事順便來看看阿哥的,更是以禮相待。有一次,老家的一位老同志要找政府領導解決問題,下了公交後不熟悉怎麼走,打電話非要阿哥開電動車去接他,考慮老年人安全問題讓他打的都不行。阿哥二話沒說,騎上電動車小心翼翼去接上老人家,中午熱情款待,然後送他去辦完事,再把他送上回家的公交車。事後這位老人感激不已,說阿哥進城多少年了,也沒忘鄉里鄉情,還是過去的阿哥,是個大好人!其實阿哥不僅對熟人、老鄉是有求必應,對素不相識的路人,只要是有需要幫助的,他也從來都是毫不遲疑出手相助或是慷慨解囊。如在醫院碰上鄉下老人不熟悉醫院環境,他常常一直把人家送到需要去的科室、病房。在街上遇到問路的,他怕人家找不着,也會一直把人家送到目的地才放心。遇到乞討的,他只要身上有錢肯定會施捨一些。他是個心地特別善良又樂善好施的好人!

近兩年周圍的一些人覺得孫爹爹年紀大了,請他幫忙修電器方面的人比以前少多了。可他是個忙慣了閒不住的人,便常到附近一些拆遷工地拖些廢木料回來,經過一番砍、鋸、鑿、刨,做了一個又一個的小木凳,小區周圍的鄰居有需要的儘管免費拿回去,一些老人坐着洗衣、揀菜感覺很適用。這幾年一共做了多少個小木櫈連他自已也記不清。反正他發現車庫裡的小木櫈被人拿完了,就再到工地找些木料回來繼續做。當然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個吃飽了飯沒事幹的傻老頭,可他覺得只要是對別人有幫助的有人需要的,就是對社會做貢獻,就是有價值的。

最近這幾年他還報名上了縣裡的老年大學,並擔任班長。他還是那幾十年的老習慣誠實謙遜、勤快,低調做人,樂於奉獻。教室里的衛生以及擦黑板等他是做得最多的,其他該他做的不該他做的事他都主動做,他覺得自已身體好,裡面有些人過去是當官的,小事做不來,他是做慣了平凡小事的,能多做就多做點,包括組織集體活動、協助老師做一些班務工作,這樣在老年大學阿哥也是出了名的好人。

幾十年來,阿哥奉行的座右銘是「吃虧是福」。事實也正是如此,阿哥從小到大從沒占過別人一分錢便宜,沒撈過公家一錢分好處。當然吃過的虧倒真是不少,可他總是很坦然,從不當一回事。所以,凡是與他打過交道的人也沒有不欽佩他的為人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們傳頌着雷鋒乘車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阿哥是個很普通的人,但幾十年來,阿哥是走到哪裡好人好事就做到哪裡、奉獻就到哪裡,讚美之詞就傳遍哪裡。老家的、單位的、小區的鄰里很多人稱讚他是「活雷鋒」。阿哥一輩子默默無聞做好了太多的好事不是為了出名,更不圖回報,那完全是出於他的善良本性,把做好人做好事成為習慣,是出於他的大愛之心和助人為樂的情懷。每當受到他幫助的人感謝他的時候,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一點小事不值一提,或者說是舉手之勞不值一提。而正是這點點滴滴的平凡小事匯聚成一個個閃光的亮點、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一個普通的人幾十年間一直受到很多人敬重、愛戴,這才是社會的正能量!有句老歌詞說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如果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個像阿哥這樣的人,我們一定會感受到我們的社會會更加和諧、美好。

自古以來人們都說人在做天在看、好人有好報。此言確實從來不虛。具有良好家風傳承的阿哥一家是妻賢子孝、生活和美幸福。兒子是個完全秉承了父親誠實、善良、勤奮的美德又善於開拓進取的企業老闆,在那一帶不僅企業辦得興旺發達,為人處事也是厚道、友善,無論客戶,還是廠內員工、廠外周圍的幹部群眾都是有口皆碑。孫子也是個好學上進充滿希望的大學生。這樣一個讓親朋好友、老家人、小區鄰里以及很多熟悉的人十分羨慕的家庭,人們都說這是好人福報!祝福阿哥和阿哥一家好人一生平安![1]

作者簡介

閔長州,江蘇建湖人,副主任中醫師,中國中醫學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