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媽祖面線福建莆田市沿海地區的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屬於閩菜系。它是莆田沿海百姓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主菜餚,每逢親友來訪時,當地主人便會特別端出一碗色、香、味俱全,寓意着媽祖賜予的平安、吉祥、富貴、長壽的線面,來迎接尊貴的客人,彰顯主人的誠意和良好的祝願[1]




目錄

歷史文化

媽祖面線是每年大年初一和初四早上莆田人每家每戶必吃的一道主食,象徵平平安安又一歲。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莆田的老人們常說,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寓意添福添壽,因此,每年春節"必吃"。
, 為什麼叫媽祖面?原來,古時候,莆田沿海的漁民們,在出海之前,其家人都會給他們煮上一碗媽祖面,媽祖面在福建莆田沿海地區的民間風俗中,賦予良好的意願,以祈求出海捕魚的漁民能平安歸來。隨着媽祖信俗的不斷傳播,媽祖面逐漸成為莆田尋常百姓家的一道主食。
莆田沿海特色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風行於市面就有百餘種之多。因為莆田古稱興化,在人們生活習慣中,"興化粉"( 興化米粉)與"媽祖面"(媽祖壽麵)是兩道最負盛名的地方特色小吃,最具風格的是"媽祖12道宴菜"於1993年8月榮獲中國愛迪生杯金獎而名揚海內外,其中媽祖壽麵更是其菜餚中的精品了[2]


做法

媽祖面線在製作過程中選料考究,主要有上等精白的面線、顆粒飽滿的花生仁、朵兒圓滿的香菇、色澤清麗的干黃花菜、自家生產的雞或鴨蛋、新出爐的油炸豆腐條、新鮮五花肉、新近曬乾的紫菜等,加上烹飪所用的調料,一應俱全地準備到位,方可進行製作。
在製作過程中,首先把新炸的花生油放進熱鍋中,用文火先把花生仁慢慢炸至色澤紅潤脆熟後撈出,直接附上鹽巴精末於其上;在熱鍋中放上花生油,將淘淨的干紫菜扯成絲狀後,並排置於油鍋中烤去水分,直至清脆後剷出置放一邊備用;再將一般以每碗各四塊五花肉放進鍋中煎熟後,留置待用。然後將去殼後的整個雞或鴨蛋汁放於鍋底,加以文火燒之,用鍋鏟往四周撥其蛋黃,形成圓形的蛋黃餅,待熟出鍋後,用刀切成條塊放於一邊備用。
完成以上幾道工序後,媽祖壽麵的製作便進入煎湯和面的最後過程。在煎湯的製作中,先將香菇、黃花菜、油炸豆腐條等混合於湯中燒開,輔上青菜、蒜、蔥、精鹽、味精、醬油等調味適中後勺出,即成湯。在最後的和面過程中,先將適量的水燒沸後,把精細的線面去掉脖子中紅繩後,把其拋進滾滾沸騰的水中煮,待線面熟透後,用少量的冷水滲進沸點的麵食中,使線面更俱柔韌性,口感更佳。然後馬上撈上放進墊有青菜的碗中,澆上湯汁,點少量地瓜酒後,在線面上方以八卦的圖騰方式,相隔分別放置着五花肉、蛋塊、豆腐條,頂方以紫菜、黃花菜及花生仁點綴其中,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媽祖壽麵便呈現在客人面前了[3]



視頻

福建賀年菜, 媽祖面線, 酥炒芋心


參考文獻

  1. 史上最全莆田特產集錦,豬友之家,2018-11-06 17:01:37
  2. 十大傳奇美味閩菜,,您最喜歡哪個?我只選第8道!,網易訂閱,2017-07-07
  3. 媽祖面線,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