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妙應(黎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妙應
圖片來自個人圖書館網

《妙應》中國當代作家黎樂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妙應

妙應,在最初,幾乎是看不到。那些愛恨與煙火、纖塵不染之類的東西,特別是文字,初讀之時,有驚艷的美,但讀着讀着,就成了沒有營養的美食,圖那個好看的結果就是,吃了一口不想再下筷。這也如同當年自己寫下的文字,自己玩着有關藝術的那些方方面面,經不起回看,看着看着就乏了味。

這個世界,追求風花雪月也算是一種理想,理想總無關對與錯。這就如理想主義和空想主義,各有各的道理。滔滔不絕紙上談兵是一種現實,在夾縫裡求生存也是一種現實。最直接不喜歡這樣只圖唯美的原因,是缺少靈魂的共鳴,那些裡面空洞得看不到內容,如同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又抵什麼風花雪月?

後來明白,欲為大樹,莫與草爭,也就是妙應。那些唯美得沒有什麼實質的東西,慢慢,着實喜歡不起來。真實的生活,哪怕是殘酷而荒涼的真實,至少,沒有辜負初心與自己。那一刻,站在一片荒野之中,但覺颯颯風聲,那隻大雁要麼「一」要麼「人」字,飛過天空,努力劃着痕。

日積月累密密麻麻的腳印,難得的是個人堅持的初心。終是開始反省。他來她去,她去他來,來來去去出現。他們來到我的面前,是要在我這裡,教會我一些什麼?便軟下心來受教,恰巧是應對即將到來的目空一切!不要用力不要刻意,越用力越不能,執持盈滿。此一時化現的妙應,是某一處的靈魂。

在《紅樓夢》中,妙玉曾經做過邢岫煙的老師。倆人是鄰居,岫煙家貧,妙玉就義務給她補習。岫煙所有認識的字都是這個妙師父教的。兩人分離多年後,妙玉與這個舊學生的情誼依然如舊。賈母帶劉姥姥去妙玉的櫳翠庵品茶,她奉上的是很合賈母品味的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可知她不僅深諳養生之道,也熟知賈母喜好,這是妙玉人情練達之處。妙玉講究喝茶,只因內心高潔,亦愛紅梅。妙玉烹茶用的茶水是舊年收的梅花上的雪,這樣的品味和講究,對於黛玉和寶釵來說,也許都是第一次見。許多生活中的細節,她非僧非俗,似佛似道,雖輕描淡寫,她亦然也有身不動搖而遍滿十方,內心作種種應化,且是隨緣之化現。

這樣的化現,也就是妙應。妙應,是有一定緣分的,經歷不同感受不同,如同萬山深處、青岩古剎,環境終會造就個人。妙應之境,青山碧水,紅桃綠柳,陽光明媚,雖然已過千年,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他們嬉戲追逐的身影,聽到他們的呢喃私語和俏皮調笑。

妙應,原本指佛、菩薩不可思議之應現。應現,又作應化,即諸佛、菩薩因應各種機宜而化現種種身相威儀。妙應至關重要。應的本體,是妙。大道無形無方,無際無限,顯示縱橫自在,妙用無窮;妙的本體,是好。《瓔珞本業經》日:「大用無方法王法主」;好的本體,是對。《三論玄義》曰:「適化無方,陶誘非一」;對的本體,就是自身體會。《臨濟錄序》:「妙應無方,不留朕跡」;妙應合了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同或者是選擇。

妙應中間是一方敏銳、一方敏感,體驗、體悟、體會到那種彼此認同的好。若不是認可的好,也就無法妙應。妙應,是敏銳性的把握和及時的捕捉,這有一點像靈感,來時來,去時去,來如朝露稍縱即逝,得一點一滴抓住,有緣分停留下來的的奧妙。

化現是重點。我們有着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更有着無數精美的文物和照耀古今的文化。文,開始就是紋理、花紋的意思,當一個人開始關注紋理、花紋,其實就是審美之眼的開啟,是審美的開始。而審美,是超越身體的需要,是精神的需要。當一個人開始畫或者雕刻花紋,就是精神的有意識使用了。這樣的使用,已經就是化現。

文明是有形呈示,文化是無形兌現。化,就是一點一滴不厭其煩地轉變,此一品質蛻變成為另一品質。當然變的過程有些隱秘,是外形不變而發生內在品質的改造,但也不是外表一點也不表現,只是開始不彰顯,最後不經意間全然地兌換為新事物。

這就是化現。文以化之,為的是人,化的也是人,化心化性,化「人心惟危」里人心的「危」,轉化習氣,滋潤化育「道心惟微」里道心的「微」。妙應於大德,使家族親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後,又辨明政事,政事辨明了,又協調友好和睦,如此小中見大,化現後一妙一應皆成緣法。

妙應由虛幻轉化為真實的呈現,書畫、圖、雕、篆刻、文字、教育、音樂、舞蹈.....皆是文化與文明的產物,但只有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並形成自己的風格,才形成特定的文化。如果同時又帶來光明啟迪,則是真正可以稱之為文明的文化,或者說就是文明。同時不着於相,實在化現,從而得到妙用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最好的妙應,是古代一種很美的行為,叫「儲雪」。儲雪着實地講究、時間、節令、用具、人、物、地點……太多太多。如是梅雪烹茶,該準備的一樣不能少,該要黃道吉日到底就得一個黃道吉日,不然,茶不對,雪不對,梅不對,差之一分,通通不對。就好像是對的時候遇上對的人,才得以雪烹茶的境。[1]

作者簡介

黎樂(澳門):自由撰稿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