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姜廣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姜廣正,字胤直,1920年6月22日生於山東省青島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齊魯大學醫科畢業後行醫,早逝;母親曾受高等教育,一直任中學教師。姜廣正從小隨寡母在外祖母家長大,外公行中醫,重醫術,尚醫德。姜廣正受家庭薰陶,又得中西文化啟蒙,對他日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影響很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院系調整,姜廣正到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任教,先後承擔真菌學和綠化植物病理學教學工作,同時為南開大學講授真菌學。1958年,他響應支邊號召,到內蒙古農牧學院任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近30年,他邊教學邊搞科研,工作成就極益後人。

成就貢獻

? 甘薯瘡痂病

一、發現並報道了中國許多植物的病原和非病原真菌

他經過了從資源調查、收集到研究綜合的過程,發現並報道了中國許多植物的病原和非病原真菌,研究了這些真菌群體與植物群體的相互關係和生態演替;不斷把系統分類、分子分類的概念引入科研、教學,認為減少和避免研究中的主觀臆測因素,對保證使分類學建立的真菌「種」符合自然存在的「種」至關重要;作為科研綜合的集大成,逐步形成了「真菌的種是在特定生態條件下形成,或在與植物群體互作條件下形成的、遺傳穩定的客體單元」這一基本思想。

姜廣正把他的研究分成兩個交叉進行的步驟:第一步是根據考察或調查結果,明確中國特定地區的真菌和植物真菌病害資源;第二步是利用各種手段對這種資源的成因等進行深入研究。第一步工作對新中國真菌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1956年由中科院組織的廣西考察中,確證了民間所稱「甘薯狗耳朵」實為甘薯瘡痂病,有效地指導了其後的病害防治。針對「玉米白苗」是否是病害的問題,隨後在寧明、憑祥、龍津地區跟蹤調查半個多月,終於在秋雨綿綿中發現了葉片背面的孢子囊梗,經後來在實驗室進一步研究,報道了玉米霜霉病。

二、自然跟蹤觀察和室內模擬實驗

在整理資源調查資料的同時,姜廣正以真菌分布與生態條件、植物類群的關係為主線進行自然跟蹤觀察和室內模擬實驗。80年代以來,他以分布很廣、對農作物光合作用影響很大的葉面煤污菌(phylloplane sooty moulds)作為研究模式。由於煤污是多種真菌共同生長的結果,他認為極有利於種群構成和演替的研究。以山東泰安等地為主要基地,姜廣正進行了連續10多年的工作,對葉面煤污的形成、原因和真菌種群變化獲得了比較透徹的了解,連續完成並發表3篇極有份量的論文。時至近年,對這一課題的繼續研究和深入思考,使他把「生態龕」(Niche)的概念引入種群演替的實驗闡述,發表了代表他關於真菌種群與生態關係思想的論文《葉面煤污菌種群組合和演替》。

姜廣正還建議從與植物相互關係的角度研究鏈格孢屬(Alternaria Nees)真菌,因為鏈格孢菌是葉面煤污菌的重要組成種群,極具生態意義。鏈格孢屬種名較多,而形態差異不大,生物學特性相近,鑑定比較困難。因此,他建議以數值分類的方法進行研究,以訂正和完善傳統的觀點。第一批來自中國煙區和希臘煙區煙草赤星病的標本和資料涉及寄主—病原互作方面的問題。姜廣正認為這項研究有多方面的意義。首先是了解形態分類學的不確定性,探求合理的分類學觀點和方法,同時明確這個類群的種下單元;其次是從一例出發,了解植物—病原物在農業生態中的相互作用;最後是納入病害治理實踐因素的影響,為病害控制提出對策,對菌源的了解又可以為抗病育種提供依據。

科學家精神

比起他們的成就[1] ,大科學家留給我們的更多是精神的財富。他們身上有真正科學家的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尊敬。

科學家該有什麼樣的精神?科學,本身即是探索未知,發現真理,發展先進,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學問,而成為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的人所擁有的精神是:鍥而不捨,勇於獻身於科學,無私奉獻卻淡泊名利……[2]

視頻

姜廣正 相關視頻

什麼是科學家精神?
世界名人史: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平凡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科學家的故事和成就,學習啦,2016-11-08
  2. 談科學(一)——科學家,簡書,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