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可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字繁儒,筆名孔融,男,漢族,河南許昌人,號知勩齋主[1]。至聖先師孔子第七十四代孫。1948年出生於廣西桂林,祖籍山東[2]

中文名 :孔可立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 許昌

別 名 :孔融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1948年7月

目錄: 1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書法造詣: 2生平: 為總理獻書法: 閃亮登場中國美術館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1948年7月生於廣西桂林。1965年中專畢業,孔可立198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教育系書法藝術專業[3]。幼承家學,習書法,繼師月波、黃亮、 鄧少峰諸人,後受業於 歐陽中石。書作出篆入分,結體新奇, 氣勢開張,別有意趣。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及省、市大型書法展覽,在多家專業報刊發表,獲1979年《全國百幅優秀作品選》三等獎,1987年"百事可樂海內外

中青年書畫金杯大獎賽"書法金杯獎,為多處紀念館、博物館收藏或被碑刻,1988年3月在武漢市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亦擅篆刻,廣泛涉獵秦璽漢印、封

泥瓦當、碑額錢幣等,以刀代筆,沉着酣暢。現為湖北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學研究會會員,神劍文學藝術學會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分會常務理事,書

法委員會主任委員。

先後畢業於北京首都師範大學書法藝術專業、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專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教授,武漢大學客座教授,

武漢市文史館員,湖北省優秀政協委員,武漢市優秀政協委員,中國文物協會會員,中國歷史博物館畫廊藝術委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

任,湖北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湖北誠信、翰瑞、中孚拍賣公司藝術顧問,武漢黃鶴樓書畫社社長,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第七一七研究所文化顧問。以漢派為

代表的荊楚書法家們,把傳承和光大中華民族文明為己任,融和楚文化遺韻,並吸收民族、民間和東西方藝術等多種成份,形成了獨特的楚天藝術風格,孔

可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脫穎而出的佼佼者,一朵綻放於楚山鄂水間的奇葩。

書法造詣

孔可立先生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從事書法篆刻藝術研究與教學40餘年。初師魯顏公,後潛心金文、石鼓、小篆、兩漢隸分及魏晉六朝摩崖石刻,尤鍾情於

《毛公鼎》、《散氏盤》、《石鼓文》、《張遷碑》、《石門頌》、《鮮于璜》、《爨寶子》、《鄭文公》、《張猛碑》以及墓志銘。他不僅廣搜博採,通

碑融帖,而且還取精用宏,師古翻新,與時俱進。他的書法功力深厚,法度嚴謹,高古典雅,蒼利雋秀,動靜相生,形神兼備,個性鮮明,獨步一蹊。

他之所以能夠跋上書法之巔,要得益於他對中國書法無窮奧妙的精深感悟、精闢解讀、經典詮釋。他常說,作為國粹的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形如高山

流水,勢如烈火猛獸,薄如霧,細似紗,形態千變萬化,給人們的視覺產生美的衝擊,引發人們去構想,去遐思,去追溯。他的神奇與美妙是世界上任何文

字所不能比擬的,是獨一無二的獨立學科門類,是人類文明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織部份,是中華先祖賜予我們的瑰寶,也是炎黃子孫的驕傲。

書法大都以弘揚祖國的名山大川,賜予人們警句格言、詩詞歌賦等健康向上、催人奮進的精神食糧為要旨。它既能磨練人的毅力,拓展人們的觀察、想象

力,還能陶冶情操,培養情趣。不僅是營造構建和諧社會文化氛圍的有益載體和平台,還能為人們在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增添幾許雅致和播散幾份溫馨。

在名川大山、樓宇場館、公園亭閣、機關學校、商號居室到處都飄逸與散發着他的風姿和芳香。

為讓自己的作品富於較強的親和力和感染力,他在繼承傳統功力的基礎上,再注入個人的情感,注入自己的創作靈感。而他的情感與靈感源於多彩的生活,

源於鮮活的社會實踐,源於名山大川和師友、書本魅力的領略感悟,並將之幻化為作品創意。是情感與靈感的交融和凝聚,使得他富有激情的力作更加充滿

了生機與活力。

而今,他雖已功成名就,但他卻仍學問習書,教文授技,在書法、技法與理論中不斷探索與升華。他時常告誡他的學生,書法要延續,要發展,就要與時俱

進,開拓創新,筆筆感應時代脈搏,字字引領書法風韻。此外,要使自己成為一個 書家,而不是一名書匠,不光是着力於自身功力的磨礪,而且還要具備廣

闊的知識,深厚的社會閱歷和書德人品德修為。文雅博士之心境,頗具先聖之遺風。

生平

為總理獻書法

2004年6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和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等省市領導德陪同下,來到武漢市百步亭社區視察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有着數萬居民的社區剎時間沸騰起來了,人們奔走相告,紛紛湧向街頭歡迎總理,爭睹總理風采。溫總理信步來到社區文化室,與居民們面對面地交談。早

已等候在這裡的孔可立先生和大家一樣,感慨萬端,激動不已。

為了表達他作為一個省政協委員、市民革黨員和社區居民對總理的仰慕、愛戴和敬意,特意將精心撰寫的「興邦治世,勤政愛民」和書鐫的「燕翼貽謀」兩

幅橫披書法作品雙手呈給溫總理,溫總理滿面笑容,欣然接受。由於他獻給總理的作品均為篆書,孔可立先生一邊詳細地向總理講解着作品文字內容,溫總

理一邊微笑着托起作品仔細端詳,饒有興趣地十分認真的聽取孔可立先生的講解,過後,親切地握着孔可立先生的手說「謝謝你」。

閃亮登場中國美術館

2005年8月2日,孔可立書法作品展成功在中國美術的最高藝術殿堂——中國美術館閃亮登場,在墨韻流芳的藝術殿堂與書畫界名流及同仁交流切磋。作品以

濃厚的傳統文化沉澱,雄邁超逸的書法風格,篆隸正行草諸體兼備的底蘊,拙雅灑脫的書法功力,鮮明的個性徵服了前來觀展的觀眾,收到各界人士的廣泛

好評和讚譽。

原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現任中國壁畫委員會主任 侯一民在觀展後感言:書畫同道,都需要有功力和磨練,但是,繪畫和書法之間又有差別,需要品格和德

性的自我體驗,書法比繪畫相對來說要難,難就難在書法比繪畫更抽象,在一定程度上嫻熟的技巧在繪畫中可以掩飾作者在學養、人品和德性方面的缺陷。

而書法則不然,它在一筆一畫之間,既表現作者的功力,同時也掩蓋不了他在品格、德性以及學養等方面德缺陷。孔可立先生的作品,在功力上是下過大功

夫的,同時,也可以看出來他在人品和德性方面的修養。一位名家在留言薄上激揚文字:「胸懷開闊,才氣縱橫,不知是佛、是仙、是儒、是俠。」

詞條標籤: 人物

視頻

視頻:寫意人生——孔可立先生專訪(上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