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糧(張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存糧》是中國當代作家張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存糧
這次回家遇見三元了,他正在門前水泥地上曬糧。每年下來新糧食,他都要先存起下一年吃的來,才把今年剩下的和上一年的存糧賣掉。莊鄉鄰居都知道他永遠不會忘記鬧糧荒那年發生的事!事是因他發生的,他怎麼會忘記呢?忘記了過去就意味着背叛!他不但不會忘記,他還教育孩子們不要忘記。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他仍然記憶猶新。
糧荒那一年,三元的母親,掃掃麵缸,準備擀餅,這是全家唯一、也是最後一點糧食了,要不是她藏着、掖着、瞞着、哄着,興許這點糧食也沒有了。他們全家五口人已經一個多月沒嘗過糧食滋味了。面很少擀不出五張餅來,只能擀四張。她計劃丈夫、大兒、二兒每人一張,她和三元吃一張,也是最小的一張。吃了以後就去挖野菜。要不去挖野菜,全家就只有等着餓死了。全莊裡天天有餓死、病死的人。有的人由於缺乏營養得了一種水腫病,胳膊腫的就給腿一樣粗,腿腫的就給檁條一樣粗,穿在身上的衣服都脫不下來,想脫下來得用剪刀鉸開。僥倖沒餓死的也都有親的投親,有友的靠友去了。他們家沒有可投靠的親友,計劃沒野菜挖了就去要飯。要着飯去東北逃荒。逃荒居然艱難,但總比餓死要好。
餅還沒烙熟,三個孩子就等着吃。等烙出來,他先給三元父親放起來一張,然後給大兒、二兒每人一張,然後把最小的那張給了三兒子。三個兒子接過去就狼吞虎咽的吃,眼看三元就吃淨了,她說:「三元,小,這是咱娘倆的,你讓我咬一口吧!」說着話三元母親扳過三元手中的餅來咬了一小口。少不更事的三元本來就為餅小不夠吃,感到非常委屈,看到娘咬他一口,張開嘴「哇」一聲大哭起來。這一幕正好讓擔水回來的三元父親看見了。他心疼孩子,不問青紅皂白,抬手就扇了三元母親一巴掌:「你這熊娘們,怎麼給孩子爭吃的?」。原本就餓得弱不禁風的三元母親,受此委屈,撲騰摔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了。三元父親了解情況後,後悔不及,趕緊把三元母親抱到炕上,拿出三元母親給他留的那張餅來給三元母親吃,可是三元母親已經無力下咽了。氣息微弱的三元母親撐到半夜,就閉上了眼睛,再也沒有醒過來。三元母親餓死以後,三元家是怎麼度過糧荒的,別人就不知道了。可是只知道三元家很能節約糧食。後來年月好了,三元家也是摻和着野菜、雜糧吃飯。每年下來新糧食三元家都要先存起下一年吃的糧食來!別人不解問他為什麼這樣,他就說:「從俺娘餓死那一年,我就知道挨餓是什麼滋味了。我這是餓怕了!」
這正是:
人是鐵頭飯是鋼,
一頓不吃就心慌,
終生不忘儲備糧,
皆因母親死的枉,
現在年輕不知荒,
陰溝魚肉饅頭淌。
萬一趕上饑荒年,
後悔可難填肚腸![1]
作者簡介
張強,平陰縣安城鎮退休教師,中共黨員。